第B01:三农实用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专家简介

  宁启文

  《农民日报》资深记者

  [核心提示]

  当专业合作社在一些地方刚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时,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已经成立了由1家企业和8家合作社组成的“联合社”,共同组织生产。当农产品卖难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时,黑龙江省肇东市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订单农业模式,订单保险、农产品风险平衡调节基金、粮食“期权”收储机制等。无论吴兴还是肇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叫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文字  整理/王平

  因地制宜开展先行探索

  当前,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农业农村急剧变化的新形势下,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劳动力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金融保险如何进入农业等许多问题愈加凸显,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二次飞跃”就不可能实现。 

  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这些难题,走出困境,改革是唯一的源头活水。农业改革没有经验可循,需要先行先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承载着改革的历史重任应运而生,人们期待它像一把梳子,理顺农业农村长期发展中纠缠打结的问题;像一把利刃,挑断已经成为束缚的那些体制机制绳索;像一支探路杖,探索出未来农业发展最清晰的道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就现代农业发展作出过明确的指示。国务院还专门在2012年初颁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要求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规划专门就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同时要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深化农村改革做了重点部署,明确指出:“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把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部深化改革的八项工作之一做了具体的部署落实。 

  其实,早在2010年8月,农业部就已经首批认定北京顺义区等5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启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先行先试之路。2012年1月,农业部认定第二批101个示范区。 

  这些示范区从设立之初,就被赋予特殊的地位,即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

  生产力革新提升建设水平

  “多亏县里给建设鸡舍补贴5万元,不然我哪有今天?”广西田东县印茶镇新建村村民凌文田创办了一个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养鸡场,2012年出栏肉鸡3万多羽,纯收入9万多元。田东县是第二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他们积极进行先行先试,在重点产业上下功夫增投入,鸡舍补贴是县里规划发展规模养殖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像田东一样,各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都得到政府各级部门的极大重视,也凝聚着多方心血,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比如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靠天吃饭”状况正在缓解。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比重稳步提升,2012年示范区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2724万亩,比上年增长9.8%,“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机下田”的田园格局越来越多地在示范区出现。

  机械化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准之一,示范区内农业机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替代了人工作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等大中小型农机装备快速普及。2012年示范区农机总动力超过14329万千瓦,平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5.6个百分点。153个示范区中,北京市顺义区、黑龙江垦区等示范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5%。 

  现代农业发展是伴随着信息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如今物联网等信息化设备被逐步应用到示范区设施农业生产,电脑农业、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不断加入到农业产业行列。 

  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和红星农场大力开展基于GPS定位的数字化农机装备应用,实现了对收获机产量监测、大型变量施肥播种喷药、自动驾驶,大幅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湖南省屈原管理区种粮大户购置了三角翼植保飞机、稻谷烘干机、精米深加工等设备,实现了稻谷收购烘干全程不接地。 

  现代科技成为提升示范区现代农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2012年,示范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水平达到5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2个百分点。甘肃省西安市安定区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面积达到127.7万亩,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71.3%,马铃薯为农民人均年收入贡献2600元,占到农民收入40%以上。 

  在示范区内,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扩大,平均每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数量达到50人,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有所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29.4%。

  探索实践彰显创新魅力

  一棵小芹菜,可以是集市上买回来的家常菜,也可以是摆在超市货架上的金贵菜。山东省平度市马家沟芹菜,从地头到超市,最贵的品种“玻璃脆”,一斤能卖到200元。农业,由原来“一亩三分地”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农产品流通“买全国、卖全国”变得稀松平常,特别是在有先行先试能力的示范区,改革的探索更是日新月异。 

  ——探索建立农业产销新模式。一些示范区着力推进订单农业发展,探索提出了一些促进订单履约的具体办法,完善了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如天津武清、青岛平度、湖北监利等示范区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直供直销方式;陕西富平探索开展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的订单质押融资模式。 

  ——探索建立农业经营新体系。一些示范区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探索制定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完善扶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如山东滕州、四川南充等示范区安排资金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奠定了基础。安徽庐江、重庆荣昌等示范区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等。 

  ——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新方式。一些示范区积极探索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的路径,强力推进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建立健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资金管理新方式,以及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负责农田水利建设及建后管护的新机制。如河北玉田、四川南充等示范区成立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协调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 

  ——探索建立农业投融资新机制。一些示范区积极组建涉农投资和担保公司,扶持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拓宽农业贷款抵押物范围,有效改善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如广西田东积极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注资两亿元成立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和助农融资担保公司,组建了两家资金互助社,在所有行政村普遍设立了“三农”金融服务室,为全县8.3万户农户和部分农民合作社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授信已超过15亿元。 

  ——探索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新措施。各示范区积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拓展农业保险品种,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构建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网络。很多示范区大力普及政策性农业保险,山西太谷等示范区开发了设施蔬菜大棚等保险产品,提高了保费补贴标准和风险保障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耳听八方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东方城乡报三农实用周刊B01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2014-07-10 2 2014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