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汤妙兴 徐锋琴
围剿“漏网鱼”
位于漕廊公路漕泾镇内的一家废品回收站,场地内堆满了工业废钢烂铁,环境脏、乱、差,粉尘、噪音等严重扰民,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居民上访不断。漕泾镇相关职能部门及公安派出所曾多次协调,责令废品回收站搬迁,但由于该废品回收站地块权属涉及区里几家单位,几次整治却成了“漏网鱼”。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始后,镇领导感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已到,他们通过该镇的区人大代表提出关于依法取缔这家非法废品回收站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的重视。
很快,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协调下,一场由漕泾镇、区经济委员会联合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围剿“漏网鱼”行动开始了。执法部门对无证经营者进行了法律告知,限期停业并把场地清理干净。各部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漏网鱼”当场知错认错,表示再也不干违法的事了。至此,这个群众最迫切而职能部门最感头疼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还周边居民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解决“老大难”
漕泾农贸市场的环境脏乱差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群众对此颇有怨言,但几次整改面貌变化不大。漕泾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在教育实践活动初期多次下市场听意见摸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4月份,农贸市场整改进入攻坚阶段。“面貌不改就要换人”,镇领导下决心整改,与市场经营者多次协商,最终更换了管理者。紧接着,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市场内安装18个吊顶电扇,缓解了居民购菜闷热状况;增加保洁人员及作业时间,确保市场内环境整洁;向每名经营户发放通知书,自觉规范经营。市场外,规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如今,农贸市场内水泥路面平坦整洁,瓷砖台面干净明亮、产品摊点规划整齐,市场环境整洁、布局合理。在农贸市场的外围,则设置瓜果摊位,新装遮阳棚,让自产自销的农户免受日晒雨淋之苦。为防止整治后反复,镇政府职能部门跟踪整治,即知即改。许多居民说,政府敢啃“老大难”,农贸市场变样了。
民生无小事
“希望用好这块空地,解决居民晾衣、晒被难的问题”,这是花园居委会前不久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对这些“芝麻绿豆事”,居委干部认为群众的需要不是小事,决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们积极向上沟通,在镇有关部门支持下,清除了杂草和垃圾,浇筑水泥地、设置晾衣架,另外还开辟了一块健身用地,供居民健身使用。许多居民说,“盼望了好几年的事,如今都实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真的为我们帮上大忙了。”
民生无小事,服务更上一层楼。作为窗口单位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主动改变“一证一岗”工作模式,实行多证上岗,开展“一门式”受理多项业务,群众在一个窗口可以直接办理多件事。另外,原本窗口中午休息暂停对外服务,居民中午来办事只好“望窗兴叹”。通过开门听取群众意见后,决定即知即改,将午休时间还给群众,从此窗口真正全天候开放为群众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