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深入研究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更好地推进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列改建工作的展开,复旦大学历史系、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中心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日前共同举办为期3天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列改造暨淞沪抗战史学术研讨会。
两次淞沪抗战是近代中国对外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里程碑。来自台湾政治大学、中正文教基金会、中研院、中山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研究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淞沪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意义、上海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等展开研讨,并就两次淞沪抗战史料进行考证研究。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余子道教授和台湾知名学者张玉法先生分别作了题为《两次淞沪抗战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和《淞沪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定位》的主题报告。由民间机构———中国抗战文化基金会投拍的100集纪录片《中日百年战争史》,在会上举行开机仪式。该片旨在梳理中日两国近代史和日本侵华战争史,预计于明年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杀青。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于2000年1月建成,同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一个全面反映抗战时期发生在上海的两次重大战役“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战史实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所在地濒江临海,曾是原宝山县县城旧址,也是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展厅面积近2000平方米,陈列有《抗日战争与上海》、《血沃淞沪———淞沪抗战史实掇英》、《上海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图片展》、《抗战文化系列———张明曹抗战美术作品展》等展览,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等科技手段,配合文物和历史图片文献,使整个展览可看性强、时代感明显、极具感染力。另外,分布在园林10.6公顷区域内的“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雕塑、“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淞沪战场遗址”纪念碑、陈化成纪念馆等人文景观,与临江公园的参天大树、如茵绿草、浩淼长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淞沪抗战纪念馆濒江临海、环境优美、整体协调的格局和特色。2003年1月,该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1月28日起免费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各界人士450万人次。与会人士纷纷建议,进一步加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改建进程,将其打造成“淞沪抗战历史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