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三农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高考改变命运之路越来越窄,农村学子素质教育需用制度保障——~~~
高考改变命运之路越来越窄,农村学子素质教育需用制度保障——~~~
高考改变命运之路越来越窄,农村学子素质教育需用制度保障——~~~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改变命运之路越来越窄,农村学子素质教育需用制度保障——
从“状元县”看农村高考改革焦虑
  在高考“状元县”甘肃会宁,数十年“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供”模式带来的应试成功,却难掩高考之路越走越窄的焦虑。人们期盼高考改革在追求质量的同时,考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用制度来保障机会的公平。

  “高考已难改变命运,不抓高考更难改变命运”

  43岁的会宁县元淌村农民贾顺忠,饱受头疼腰痛折磨,却舍不得到医院看病。长子就要高考,还有一儿一女在读书,基本生活支出几乎花光了他每年1万多元的工钱。妻子王芳咬紧牙关说:“老大是全班前几名。就是苦死,也要把他供进大学。”

  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地会宁县城有三景:一是高耸的会师纪念塔;二是晨昏时分操场上如蝌蚪般密集的读书学生;三是规模可观的“陪读村”,最多时,这座县城有上万家长进城陪读。

  广大西北农村,像贾顺忠夫妇这样耗尽毕生心血也要托起希望之梦的农民,数不胜数。30多年来,会宁58万老百姓不惜粜粮举债,供出了11万名本专科学生、5500多名硕士和1100多名博士。

  但形势变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难度加大,大学生“含金量”不断降低。2013年,会宁县参加高考的1万多名考生中,有8016人被本专科院校录取,创下历史最好成绩。而同一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首次达到699万,很多人毕业即失业。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高考已难改变命运。虽然这条路越来越难,越来越窄,但不抓高考更难改变命运。”会宁县教育局局长张启业说。

  “改革的列车会不会把我们越抛越远?”

  即将启动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将更加突出素质教育,这让会宁人充满焦虑。薄弱的基础教育环境、贫瘠的素质教育条件,让人们对改革如何确保教育机会、招考规则的公平性顾虑重重。不少人担心:“改革的列车会不会把我们越抛越远?”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本是不少会宁农家中堂必挂的对联,如今却像是自讽:农村娃娃从小到大经见最多的,无非是笔与犁。会宁一些中学校长说,西部贫困地区对国家倡导“素质教育、评价多元”的高考改革依然准备不足,与生俱来的短板,仅靠教鞭很难改变。

  这些年,改革带来的高考“游戏规则”改变,也让会宁人感到形势逼人,农村子弟的名校梦似乎更遥远了。经过11年的试点探索,自主招生已经成为985、211名校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高成本、高起点的门槛使农村孩子明显居于不利地位。据统计,11年来,会宁学子仅有6人通过自主招生圆梦名校。

  以促进机会公平来平衡起点的不公平

  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等人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追求的核心价值令人期待,但在追求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要兼顾公平。加大高等院校向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投放招生计划比例,今年国家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这些消息又令大家为之一振。”注意高考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多给西部教育落后地区一定的“缓冲区”。加大帮助基础教育薄弱地区补齐短板的力度,为改革创造条件。张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沪郊经济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河南鹤壁“三大法宝”打造粮食高产纪录
从“状元县”看农村高考改革焦虑
空巢村庄老人: “孩子们进城,端午节早无概念”
东方城乡报三农生活B06从“状元县”看农村高考改革焦虑 2014-06-10 2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