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市场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重庆市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调查~~~
重庆市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调查~~~
重庆市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调查~~~
重庆市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调查~~~
重庆市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调查~~~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江津区富硒产业发展调查
资源催生新产业 增效富农“新引擎”
  近两年,作为“中国长寿之乡”的重庆市江津区,积极挖掘资源潜力,推进发展以“富硒”为抓手的特色效益农业,初步建立起了集生产、加工、销售、监管为一体的富硒产业链,使“富硒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有效地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资源催生新产业

  富硒品牌成“新宠”

  地处长江上游的江津区是重庆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商业机制经营农业,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支柱、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品牌效益,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曾先后获得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柑橘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县(区)等殊荣。2012年,江津区又获得一项新“名片”,即被中国老年协会评为全国第27个“中国长寿之乡”,这也是重庆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并且刷新“全国三个之最”:幅员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老人分布最均匀。据统计,目前这个区共有122名百岁老人。经检测,江津长寿老人体内硒含量是一般人的3-6倍。相关专家在调查研究后认为,江津的长寿“密码”除环境宜居、心态平和、习惯良好等因素外,还与土壤和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紧密相关。

  据专家介绍,硒是人体生理必须的微量元素,而人体不能自行生产硒,也不能由具有类似功能的其它营养素来代替。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证明,人体一旦缺硒,可引起一些重要器官功能失调,导致诸如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

  面对“硒”望,江津区于2012年11月开始与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重点开展富硒资源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区内28个镇街3200平方公里,普查提取当地土壤,农产品等各类样本8000多个。研究分析表明,江津区中硒及高硒土壤占比为90.21%,土壤硒含量适中,分布合理,极高硒和极低硒土壤极少,适合于生产富硒农产品。这样的土壤出产的农产品硒含量适中,长期食用既可以补充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硒,又不会导致硒中毒。中科院调查报告还显示,江津的大部分农产品、水产品及畜禽均富硒,最高的富硒水平达到76.4%。

  江津区副区长肖文军表示,权威机构的资源调查使江津全面掌握了境内的硒资源“家底”,绘制了资源分布图,建立起了完整的硒资源档案,为发展富硒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江津区已制定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将重点打造富硒大米、反季节富硒蔬菜、富硒金银花、富硒茶叶、富硒西瓜、富硒中药材等农产品,构建富硒品牌突出、产业带动明显、服务体系健全的发展格局。2013年,江津富硒产品实现产值8亿多元。

  ●从“富硒资源”到“富农资本”

  富硒产品成了“香饽饽”

  陈玉龙是较早尝到富硒甜头的“吃螃蟹”者。他曾是一个普通茶厂的老板,早在1994年,一名农业专家无意中喝到他茶厂的茶,香气浓郁,便判断可能富硒。经检测后,茶叶果然富硒。此后,陈玉龙专心发展富硒产品,其中巴国富硒茶是主打产品。他说,1995年时,他生产的茶叶每斤才卖50元,最贵150元;如今,巴国富硒茶已成为重庆著名商标,远销全国各地,品质最好的价格达到每斤6000-7000元。现在,他的茶厂年产值300多万元,是5年前的10倍。

  面对扑面而来的富硒商机,江津的国有企业也谋势而动。重粮集团江津公司过去一直为重客隆超市贴牌加工大米,所销售大米价格与普通大米相差无几。然而,随着大米打上富硒牌,情况大不一样。去年初,重粮集团江津公司把富硒大米作为拳头产品,以订单农业经营方式,在柏林镇海拔600米以上的优质富硒水稻种植区,种植3000亩水稻,收购价格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4元。产品一经推出,便持续热销。在今年年初举行的重庆首届粮油食品博览会上,重粮集团推出的“福音”富硒大米销售火爆,仅零售量就超过10吨,即使每斤高达5元钱,短短几天竟然先后4次卖断货。今年,该公司争取把优质富硒稻基地发展到1.5万亩。

  据江津区农委统计,目前江津区已有巴国富硒农产品公司、欧尔农业开发公司、重粮集团江津公司等9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富硒农产品企业,共注册富硒农产品商标36个,预计全年可实现富硒农产品产值3亿多元。

  江津区农委副主任张洪说,为做大富硒产业,江津区将充分发挥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平台作用,积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富硒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延伸链条增效益

  强化监管塑品牌

  江津区区长王合清介绍,面对独特的富硒资源,江津区不只是满足简单地生产富硒农产品,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深加工,积极探索“工厂连接基地,产业带动区域,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模式,延伸富硒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富硒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富硒产业提质增效。

  目前,江津已经以区政府的名义,成立了重庆首个富硒特色产业园,规划面积约52平方公里,涉及嘉平、蔡家等4个镇的18个经济合作社,重点开展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引导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富硒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富硒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围绕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储藏加工、旅游观光、旅游养生、文化体验等产业。

  王合清表示,鉴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江津的富硒产业发展决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稳扎稳打,质量为先,塑造品牌。为此,江津十分注重强化质量监管,严格按照《重庆市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加强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将质量管理落实到选种、育种、种植、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保证富硒产品的质量。支持富硒企业或农村富硒专业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有效使用“三品”标志。同时,成立富硒产品监督检测检验中心,对符合产品统一使用江津“富硒标识”。

  此外,江津区还建立区内企业富硒产品生产登记制度、检验制度和追溯制度,加强富硒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打造一批“品质优、叫得响、市场俏”的富硒名牌,不断提高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徐旭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专题调查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市场资讯
   第B08版:国际农业
资源催生新产业 增效富农“新引擎”
农资质量稳步提高市场秩序继续好转
我国高毒杀虫剂比例降至3%
湖北农资企业试水农药网销
武汉建设热带观赏鱼大规模繁育基地
东方城乡报市场资讯B07资源催生新产业 增效富农“新引擎”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