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沪郊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探索“农田十农机”经营模式种植稻麦获高产
杨国良成为亭林镇首批家庭农场试点户
  □通讯员  金辉忠 

  2台大型拖拉机、2台收割机、2台自卸车、200亩农田,这是金山区亭林镇亭西村家庭农场试点户杨国良的“家当”。作为亭林镇41户家庭农场试点户之一,2013年,杨国良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农机+农田”这一经营新模式,结果获得成功并初露锋芒。他种植的150亩大小麦,大麦平均亩产量达到40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种植的200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 

  今年47岁的杨国良从17岁开始驾驶拖拉机,至今已有30个春秋,是亭林镇的老农机手,在村里曾流传着他携带12万现金外出购买拖拉机和三天三夜把拖拉机从山东潍坊开回家的故事。2008年,由于拖拉机耕田业务数量不足,他就萌发了包田种粮的念头。当年,他就承包60亩农田,种植秀水09水稻,由于管理得当,获得亩产600公斤的好收成。从2011年开始,他的承包面积从60亩增加到160亩,到2012年又增加到200亩,2013年经过测评和考核,成为亭林镇首批家庭农场试点户。 

  在粮食种植上,杨国良敢于试种水稻新品种。2012年,杨国良经人介绍,自己到浙江花高价买回了50公斤甬优12杂交稻种子,30元1斤的种子,仅种子款就3000元。这一年,杨国良种植了40亩甬优12品种杂交稻,结果亩产达到了700公斤,创出了亭林镇种植水稻亩产量的新高。2013年他不仅自己去买,还介绍别人到浙江去买粮种,不仅自己种植90亩,而且还教别人怎样种植。在水稻施肥上,他采用重施基肥,视苗情追施分蘖肥,重施穗肥的方法;在除草上,他采用2次用药除草,加人工拔除的方法;在病虫防治上,他采用重点防治稻飞虱的方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金秋时节,他的90亩甬优杂交稻,平均亩产仍获得680公斤的好收成,其余110亩优质稻———秋优金丰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亩均产值达到1700元。 

  在探索“农田+农机”经营模式中,杨国良得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他还自筹资金16.5万元,购置了一台久保田收割机,在完成自己收割任务后,还热心为其他农户及家庭农场试点户收割水稻,面积达1300余亩。“三秋”前夕,区镇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杨国良的水稻田块,从适时收种、耕翻;安全用种、用药;夏熟作物管理,水稻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结果杨国良得满分100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金山区力推科技型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上海鲜花港380万株郁金香越冬迎春
崇明长途客运站制定春运发车时间
杨国良成为亭林镇首批家庭农场试点户
提高花菜科学育种水平加快花菜购销网点建设
加拿大野生蓝莓酒沪上热销引人关注
农家人灶头热炒长生果
东方城乡报沪郊经济A05杨国良成为亭林镇首批家庭农场试点户 2014-01-14 2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