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邮政公司总经理杨海福在有关会议上介绍完河南物流迅猛发展以及瓶颈制约后,他谈起了老家变化:“我出生于农村,亲戚都在农村。现在农村男孩不在县城里买套房,人家姑娘都不跟你见面。我老家百十口亲戚,五六十人都在城里找到工作了。一个膨化食品加工厂,用1万多工人,光我村里就有100多个。进城上班,进城买房,我想这就是城镇化的效果吧!”
听到这里,参加会议的有关领导开玩笑说,会有越来越多“一家两制”,年轻人到城里住,老人不习惯,就暂时继续住村里,城镇化需要这样稳妥推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前提,还是解决进城后的就业问题。这位领导有感而发,继续讲道,没有什么比就业带给老百姓的实惠更直接更有效。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最紧要的民生。说多少大道理,都不如给老百姓增加一个就业岗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不能“有人没城”,更不能“有城没人”,没有就业的城镇化,必将走入死胡同。
“城镇化的主体是人,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必须顺应人民想过好日子、能过好日子的愿望。”要让农民“进得来”“落得住”“转得出”,就要突出就业导向。要牢牢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以城镇集聚的产业规模和提供的就业岗位来决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推进城镇化,方向必须对头,路子必须走正,积极稳妥发展。房子盖起来了,路开通了,水泥地铺上了,要回头重来就难了。对领导干部来说,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历史使命,是责任担当,既要对现实负责,更要对历史负责,归根结底是对人民负责。 中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