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闵行区梅陇镇党委将“群言会”及代表(委员)服务日制度作为主要抓手,并尝试代表参与公共政策评估,使全镇机制化推进群众工作进一步体现民意,把居民的想法带到决策中去,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切身相关的急、难、愁问题。
双向平台 传递诉求
基层“群言会”每月在各居(村)委召开2次,每次在代表(委员)服务日前5天召开,“群言会”制度的建立不仅为代表(委员)服务日活动做好了前期准备,更提升了代表(委员)服务日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个平台,基层干部更进一步地听取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群众的需求。同时,也方便基层干部收集和化解群众的问题和矛盾,疏导群众的负面情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群言会”制度是一个双向的平台,在这里,各基层单位也可向居民通报近期党委、政府或本单位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及重要会议精神等,起到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的作用。
代表服务 为民解忧
代表(委员)服务日制度作为基层“群言会”制度的深化,于今年5-7月在3个村、1个居委进行了试行,收效良好。8月份,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此项活动,镇党委、镇政府把此项工作在全镇推开,共设立了73个基层接待点。继续每月2次安排全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工青妇代表以及老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到基层开展联系接待服务。
截至8月底,参与接待的代表(委员)共623人次,接待群众46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和诉求413件。其中,代表(委员)当场答复群众286件,需流转处置事项有127件,已办结的有118件,办结率为92.9%。通过群言会及代表服务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涉及社区管理、农村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动拆迁等问题,缓和了部分群众的负面情绪,职能部门为民排忧解难力度不断增强。
体现民意 服务群众
代表(委员)代表的是民意,而体现民意最好的方式,是把群众的意见带到公共政策评估中来。近日,梅陇镇的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老龄干部、群众代表就参与了《关于梅陇镇进一步完善农民长效收益机制若干意见》(讨论稿)的公共政策评估,这是发挥各类代表(委员)在公共决策中作用的一种新尝试。
此次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原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充实与完善,会上,各位代表对政策的制订程序、合理性及预期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估,从政策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代表(委员)参与公共政策的评估,是落实群众工作方法的重要举措,既发挥了代表(委员)代表广大群众意志的作用,又充分体现了民意,提高了政策的科学性,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只有当各类代表真正带着民意进行监督,并参与到各种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来,才能真正体现代表(委员)们“为政府建言、为群众代言、为发展预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