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顺、周传金、徐小平、杨晓燕、梦晓,这群普通平凡的人,从事居委会、普通销售员、汽车修理、儿童康复等工作,却能在普通中坚守内心信念,践行美好道德,奉献大爱精神。申城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楷模和提名奖的人物,被市民称为身边实实在在的榜样,看得见、学得到,可信可亲可敬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和作为,让人体会一种肺腑深处的感动和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着一个个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止不住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为社会多做一件好事,贵在持之以恒,守望不懈。道德作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发展,倡导新型人际关系,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更加需要弘扬和不断光大。因为道德是引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推动城市和谐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道德的力量,每时每刻每地无处不在。这次上海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无一不是从平凡小事做起,坚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为上海这座城市增添友善关爱、彰显公平正义,体现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让我们这座城市增添时代的光彩,彰显道德建设的力量。
就像市委书记韩正讲的,“全上海都为你们感动”,如果说杨兆顺10多年的居委会工作、徐小平坚韧不拔的技术突破,梦晓的社会公益追求,还有周传金的见义勇为,杨晓燕的爱心播撒,30年照顾8位老人的赵光兰,累计300万封信件无差错邮递员叶其懂,都是在极普通的岗位和生活中,实现了宏大的道德精神,那么,申城需要涌现更多的杨兆顺、周传金、徐小平式的道德楷模和“当代雷锋”,用榜样的正能量,激发建设“四个中心”宏伟目标的城市的精神和市民风貌。
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并不遥远,善念萌动是人性本能,但要使之化为普遍的道德行为和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则需要市民为之共同努力。让嘉言善行得到回报,使美好道德蔚然成风,需要我们进一步高扬道德楷模的力量,运用大众传媒和更多传播样式,传播道德标杆的事迹和行为,共同营造6500平方公里申城清新健康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