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4小时医生”登门入室送服务~~~
“24小时医生”登门入室送服务~~~
“24小时医生”登门入室送服务~~~
“24小时医生”登门入室送服务~~~
“24小时医生”登门入室送服务~~~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4小时医生”登门入室送服务
“病人的信任,是我工作最大的快乐”
  □通讯员 黄汝娟

  自 2011 年闵行区江川路街道试点推行家庭医生制以来,朱美玲用精湛的医技和细致的服务,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有人夸她是“微笑的天使”,因为无论多忙多累,她总是笑脸相迎每一名患者;也有人说她是“24小时医生”,因为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避免病人在最需要的时候找不到自己。近日,首届居民“身边的好医生——闵行区十佳家庭医生”评选结果揭晓,朱美玲榜上有名,她也作为闵行区唯一一位候选人,竞选“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称号。

  下午1点刚过,烈日当空,医生朱美玲刚回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匆匆扒了口饭,将下午讲课用的PPT文件整理好,就又背上出诊箱赶往华江新村,去为居民们做讲座。

  因为中心人员紧缺,在家庭医生制推进的初期,朱美玲主动提出要求分管两个居委。凭借着好技术和好脾气,朱美玲赢得了居民的好口碑。目前和她签约的家庭已有2309户,每年在她这里就诊的患者有近2万人次,还同时管理着93名残疾人,218名80岁以上老人,1199名高血压患者,391名糖尿病患者,227名肿瘤高危人群……

  每个星期三上午是高华社区便民医疗点开诊的时间,一间不足20平米的简陋小屋没有招牌,但却人满为患,很多患者都是冲着朱医生而来的。作为便民医疗点的定点医生,朱美玲每个礼拜三都会起个大早。“我早一点,居民们就能少等一会儿。”医疗点里候诊的患者们都抢着要对笔者讲“朱医生的好”。居民张秀英和爱人都患有糖尿病,每个礼拜来这里开药。“朱医生技术好,看病又很认真,我每次拿了报告都会第一时间找她。”

  一边开着处方、一边耐心地回答居民的各种问题,一上午的开诊时间里,朱美玲总共为43名居民开了药。其间,她没顾上喝一口水,上一回厕所。

  周三同样也是朱美玲雷打不动的家庭病床巡诊时间,共有10个家庭病床,需要她每周上门服务。

  叩开高华小区54号老钱的家门,朱美玲笑着向因脑梗瘫痪在床的老钱问好。与平时相比,这天朱医生来到老钱家稍稍晚了一些,老钱已经伸长脖子盼着了,反复地问着老伴,“朱医生怎么还不来?”老人的牵挂,让朱美玲感到欣慰。为老人测量血压、问问身体状况、查看手脚肿不肿,朱美玲一边做着检查一边耐心地叮嘱家属,“血压蛮好,就是有点痰,还是要帮他吸吸氧。”

  10个家庭病床白天跑不完,朱美玲就利用晚上时间去。时间充裕时,她也会坐下来和老人聊聊家常。“不少独居老人,他们很寂寞。”朱美玲觉得,除了身体疾病,也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今年46岁的朱美玲,从事基层卫生工作已有整整24年。和病人渐渐建立起的信任,是她从事这份工作最大的快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病人的信任,是我工作最大的快乐”
企业志愿者服务队 爱心温暖困难居民
呼唤涌现更多道德楷模
双向平台传递诉求 代表服务为民解忧
一树两卖引发纠纷 民警出警成功调停
东方城乡报社会民生A04“病人的信任,是我工作最大的快乐” 2013-10-15 2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