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一周信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升级要和评价体系相匹配
  进入转型升级的经济调整期后,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都离不开转型升级的评价体系。而面对转型升级,评价体系到底该“跑在前”还是“追在后”?产业界人士认为,评价体系既要“引领”又要“总结”。长三角经济研究专家也表示,从区域经济角度,转型实践与评价认可的“匹配”也已是个现实课题。

  上项目最好宁缺毋滥

  “我们的绿色印刷产业园区,到底是快一点铺满项目?还是宁缺毋滥,慢慢来,不着急?”上海市级工业区之一的金山工业区董事长周永超提了一个问题。同时他又做了回答:应该是后者。这家工业区的开发历史已有10年。相比10年前,不少开发理念已发生很大变化,这是其转型升级的一个直接反映。工业区产业部门的人士说,转型期内,变化太快了。过去看着还不错的项目,用现在的准入门槛一衡量,就不行,需要关停并转。“甚至有在谈判期内的项目,随着理念的更新,一比照觉得条件不过硬,只能中止、劝退”。

  在现场,位于金山工业区内的全国首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开发了2年多,落户了近10个项目,投资额近30亿元。“这个速度不算快,但这是国内印刷业转型的试验田,像按需数字印刷这样的‘一号作物’已在这里扎实地培育,这才是实在的成果。”周永超说。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徐长乐认为,长三角区域内不少产业园区都碰到了类似的“快与慢”“多与少”的转型问题。过去恨不得一口气把土地用完,如今对于土地资源,却是“剩者为王”。

  评价体系要跟上转型实践

  转型之变,已客观发生。全社会如何认定这种变化,亟待思考。有基层招商部门的人士说,如果一方面要转型升级,一方面又用老一套来考核评价,“那就没方向了”。

  从今后的趋势来看,在产业领域,要想提升项目的质量,必须把项目数量控制住。在金山工业区,目前每年的新增项目数控制在20项左右,明年打算进一步控制在10项左右。总经理王明法说,“质量要上去,在数量上就要懂得关门”,但要做到这一步,必须有评价体系的配套。目前上级部门对工业区没有项目数量上的“刚性指标”。

  转型升级是一个“过程链”,需要引导、激励和认定。徐长乐等专家认为,转型重要,对于转型的评价同样重要。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跑赢”转型的实践,“赶到前头去”,在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准则层面,建立有导向作用的指标体系。  李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走中国特色的农业品牌化道路
[超短]
10·14 农业部推出58套“种粮指南”
10·13 各地基层供销社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10·12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支出94.3亿元
10·11 近6年财政投入城乡低保资金5477亿元
转型升级要和评价体系相匹配
主动转型“更主动”
东方城乡报一周信息B02转型升级要和评价体系相匹配 2013-10-15 2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