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言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7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再让百姓“以身试毒”了
  “病死猪”“老鼠肉”“‘神农丹’毒药姜”……接连曝光的问题农副产品,一起赛一起令人触目惊心。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对涉案商户进行查处,相关省份开始追踪问题产品流向,但人们仍不禁要问:食品领域为何屡让百姓“以身试毒”?

  从新近发生的几起问题农副产品案件看,涉案人“造假”“藏毒”的手段并不怎么“高明”,监管并不缺乏检验手段。只要查一下肉联厂原材料的检疫证明、辨识几家餐馆牛羊肉的真伪、抽检几次市场上蔬菜的农药残余,就足以让问题产品无处遁形。正是这种“低水平”的造假横行和“马后炮”式监管,让公众陷入“无处下箸”的焦虑。

  同样的生产环境,监管力度直接决定食品质量。商户“造假”固然有道德沦丧的内因,但监管部门的疏于监管也难辞其咎。就在发现“病死猪”的福建,出口猪肉质量问题鲜有耳闻;种植“毒药姜”的山东农户,从不给“外销生姜”多用农药。如此“内外有别”,并非这些经销商、种植户戴“有色眼镜”,而是严格的外贸出口检疫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反观国内食品市场,目前实行的是主动送检制度,抽检概率低、造假风险小,暴利诱惑之下,不法商贩“另辟蹊径”便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为了公众餐桌安全,政府确实下了大力气,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各省份也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试图解决“九龙治水”问题。然而,食品安全状况并未彻底改观,不仅问题食品层出不穷,而且造假方式不断升级翻新,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无疑是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品生产链条很长,全程监管并非易事,如果能够抓住市场销售这个关键环节,少些“运动式”检查整顿,多些随机抽检,查出问题产品就严厉惩处经营者,危害大者让他终身禁入食品行当,看谁还敢以身试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流转谨防基层盲目强制推进
不要再让百姓“以身试毒”了
东方城乡报言论观点B07不要再让百姓“以身试毒”了 2013-07-02 2 2013年07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