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治邦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本要求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那么,如何融入,融入的路径和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关键是唤起全民的生态意识。唤起全民生态意识,重在全民。我们建议,当前应主要做好三项工作: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营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要让全社会深刻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生态是自然界的存在状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自然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让生态文明知识进教材、进课堂。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唤起全民生态意识的根本途径。重点抓好对青少年的教育,既要立足长远,又要抓好当前。我们要坚持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人地抓,努力营造深厚的生态教育氛围,使生态文明理念默化于心,潜化于行,增强道德的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民的长效动力格局。
着力提高生态建设法治水平。健全法制是唤起全民生态意识的有力保障。要加快生态建设保护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保护森林、湿地、海洋、荒漠、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系统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应加快生态补偿方面的立法步伐,现阶段要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让群众得到生态建设的实惠。强化执法监管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大幅提高破坏环境罚款上限。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何丕洁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其核心是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国幅员辽阔,国土空间复杂多样,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逐渐产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一是盲目开发严重,二是开发强度过高,三是空间结构失衡。国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如果随意开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坚持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发展理念。彻底扭转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遏制国土生态安全恶化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完善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加快主体功能区立法进程,抓紧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法》、《主体功能区法》等法律法案,适时提交全国人大审定。
加强国土空间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有关部门要全面协调城镇化、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国土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要制定和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政策体系。
建立国土生态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要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应抓紧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者,严格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