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不少地的百姓书场正在悄然复兴。由于不少书场都得到当地政府部门补贴扶持,市民只要花上几元钱,就能喝茶听书,孵上一个下午,老人格外喜欢。正值暑假,不少老人把孙子孙女也带到书场里消夏。
盛夏书场一直受到老年市民的欢迎,听听书、抿抿茶、乘乘凉,成为申城都市文化一景,特别是在城郊接合部的区县,各个镇和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书场里,每天都坐满了老年人。但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棋牌室的盛行、文化场所的限制,城镇的改造和动迁,说书评弹这一传统文化样式,在市郊的许多地方渐渐消失,昔日市郊许多老书场逐渐退出了文化舞台,喝茶听书慢慢地成了老人们久远的回忆。
在发展社区乡镇书场建设中,如何加强书场的日常管理,书场的演出节目,如何根据老年人需要来安排和引导,怎样加强书场的硬件建设,营造更加文明、舒适的人性化听书环境,都有待进一步下功夫来完善解决。
公益书场,是本市老年朋友的文化天地,天天听书,是男性老年人固定的文化娱乐项目,让他们找回许多过去的感觉,大家相聚一堂闲聊家常,欣赏评弹,听档说书,追忆往昔,喝茶聊天,现在还发展成为吸引暑期中老年人带第三代人消暑避夏的场所。
闵行区这几年许多乡镇,由政府出资建设公益书场,对书场内的音响效果、灯光照明、扩音设备、舞台美术、客座设施作了精心安排,更重要的是落实书场的内容和管理,每天邀请评弹演员定点演出,确保了演员的演出效果和受众的欣赏效果,同时由政府补贴书场的日常开支,保证公益性书场的正常运营,比如设在虹桥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的书场,只向老年人象征性地收取每人1元的费用,泡一壶茶,听一档书,度过半天快乐的听书时光,还吸引了许多老年人,从麻将桌上走下来。
书场建设作为文化实事,也是评弹、说书、曲艺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阵地,为老百姓落实这件文化实事,考虑各种人群的市民需求,尤其针对平时男性老年人参加社区文化娱乐不多、唱歌跳舞健身甚少的现状,花功夫管理好书场的建设,落实每个乡镇社区的所有书场硬件建设,落实好政府对书场的运营补贴,落实好书场的演出内容和安排,发布申城各个书场的演出节目和时间内容,都是落实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细致落地的工作。
书场作为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场所,沪语区域市民生活的文化景观,要落实好上海和长三角各种评弹、曲艺、说书演艺剧团的定期演出机制、政府和文化基金会的扶持机制、社会爱心组织和企业的参与机制和日常管理的规范化运营机制,把老年人的精神需,落实到公共文化的日常内容,使“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这句话,在上海书场建设管理中,得到全面践行和创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