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孙金茹是小王庄镇第一个80后“坐班农民”。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同的是,“坐班农民”有工作单位和工作职务,属于聘任制员工。他们每天按点上下班,按月挣工资、拿奖金。今年年初,孙金茹和李官庄设施农业基地签订劳动合同,负责蔬菜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起了“坐班农民”。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大港不断创新设施农业大棚种植基地的运营模式,将种植基地的用工体系由“粗放式”调整为“规模化”、“专业化”,改变按日结算的临时用工制度,设立长期聘用岗位——“坐班农民”。
孙金茹介绍,平时,单位定期请来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向他们传授科学种植方法。“这工作能让我学到本事,收入还稳定,有保障。”孙金茹介绍说,现在她每月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再算上奖金,年收入超过4万元,比自己种地时的收入高出1倍多。“再过一段时间,我还能领到单位给上的保险,日子越过越好了。”孙金茹笑着说。
据了解,“坐班农民”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实行多劳多得与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大港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农业生产者像企业职工一样带薪上岗,能让他们在零风险的劳作中边学习边致富,有助于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需求的职业农民。
如今,大港“坐班农民”的队伍日益壮大。据统计,小王庄镇、太平镇、中塘镇、港西街等设施农业基地的“坐班农民”已将近四千人,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为解决城市化后农民的就业与生活问题,今年,滨海新区还将出台相关政策,通过与企业建立就业联盟、引进项目签订安置就业协议、挖掘公益岗位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使农民成为拥有“薪金、租金、股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