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顾海峰 记者 舒鉴明
本报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嘉定区司法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凸现“三个注重”;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三个突破”;严格公正廉洁执法,体现“三个加强”,在过去的五年里,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被评为“五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
化解社会矛盾“三注重”
注重服务大局,注重探索创新,注重基层基础,嘉定区司法局通过创新成立工商联、侨联“法律服务志愿团”,率先成立“动拆迁法律服务志愿团”,组建“信访律师法律顾问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构建了大调解工作格局,成立了“老宅长”等司法点,将大调解工作向村民小组、社区楼组延伸;创立全国首家“劳动司法所”,探索开展劳动仲裁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建立了“一纵四横”大调解工作格局;在全市率先创立了279家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矫正安帮和法律援助四大司法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村(居)委司法站;建立律所公证处、法援中心与司法所联动机制;构建区、街镇、村居三级工作网络;建立司法所与法院的诉调对接工作平台。
服务新农村建设,主动介入农村宅基地置换工程,该局为华亭、外冈镇村民办理《居住权协议》等公证近百件,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开辟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区内9个离中心城区较远的街镇设立了法律援助接待站,受理案件2954件,挽回经济损失3062万元,为农民工成功讨薪1977万元;吸纳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创设成立了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建了“重大工程调解团”、“街镇矛盾工作调解团”,接受各类咨询7741件,并成功调处案件313件。
创新社会管理“三突破”
突破资源匮乏瓶颈,突破法治文化发展瓶颈,突破法律服务业与区域发展不相适应的瓶颈,该局在全市率先谋划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基层司法所全部通过了市社区矫正目标管理考核,近年来,全区社区服刑人员重犯率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去年保持零重犯;推出法治卡通形象——“嘉定法宝”,实施普法载体阵地化,开避《法律与生活》法制电视专栏、建立街镇法治文化街或主题公园、开展了“星级”法制宣传站评比。江桥镇太平村等三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积极构筑法律服务人才高地,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律师人才,使全区执业律师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与区残联合作开展公益服务项目,使全区残疾人受援范围得到了全面拓展。
严格公正执法“三加强”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部队伍奋进有为,制度管理规范有序。嘉定区司法局坚持局党委领导分组深入基层调研,帮助基层排忧解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班子议事原则。强素质,全面实施“学习”、“创新”、“关怀”干部队伍“三大工程”建设;树形象,与北新泾监狱结为共建单位,建立廉政教育基地;比作风,开展创一流素质、创一流队伍、创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和创一流形象活动。
近年来,嘉定区司法局共调整、增补和删除38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开展制度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的制度意识;通过邀请行风监督员明察暗访,进一步严格了警车管理制度、司法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上下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