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签订合同包产包销打火机圆珠笔,实际上是拉人入伙实施“传销式”诈骗。日前,闵行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合同诈骗案,抓获19名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调查和受害人的寻找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网上发帖招揽生意号称零风险兼职
2011年1月,闵行区工商管理部门接到举报称,陈华(化名)、秦林(化名)经营的上海静琳实业有限公司、陈华电子经营部所经营的打火机加工发包业务存在合同诈骗嫌疑。案件被迅速移交到了闵行公安分局经侦支队。
接到举报后,支队立即组织警力开展调查,结果发现这起案件涉案人数多,且作案手法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侦查员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网络招徕生意,他们在百姓网、赶集网、58同城等网络发布“打火机加工兼职”、“圆珠笔加工兼职”虚假信息。等到客户来到公司的办公地点后,业务员会将他们带到业务室详谈,忽悠客户签订合同,并要求客户为提取制造设备交付4800—9600元不等的押金。
在合同签订以后,犯罪嫌疑人带客户至仓库学习加工技术、提取设备,第一次他们会先给500件半成品供加工。两三天后,冲突就出现了,当客户带着完成品来到公司时,工作人员不会接受任何一件产品。因为根据合同约定,制作产品的合格率需达到80%以上,他们才能全部回收,如果不达到80%,就悉数退回不予接收。警方调查发现,没有一个人能通过产品验收这一关,因为骗子公司根本不会回收产品,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押金。
也有不少受骗的受害人到公司论理,他们会被拉去一个小房间,被告知根据合同的约定他们只能被退还20%的押金,随后业务员会对受害人重新“洗脑”,提出让他们入伙,去网上发帖或者拉两个亲戚朋友入伙,以获得提成,这种模式就有点像传销了,根据调查,至少已有5人从受害人变成了业务员。有人执意要退钱,公司一般就退还20%,然后要求回收此前签订的合同,并签署和解协议书。
频频更换公司名称试图潜逃终落法网
闵行警方调查还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并不仅仅静琳实业和陈成电子两家,上海誉嫣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智萍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也涉及其中,但公司的所有人为同一伙人,而其中的很多业务员都是老板的亲戚和同乡。2011年6月至今,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犯罪嫌疑人不断的变换法人、公司地址、公司名称,不仅仅是为了在网上形成规模效应,招徕新的客户,更是为了规避风险,试图脱离警方的视线。
今年3月,闵行警方基本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3月10日起,警方开始对位于吴中路上的团伙经营地进行布控,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3月13日上午10点多,闵行经侦支队会同龙柏派出所出动30多名警力对业务点和仓储地同时实施抓捕,共抓捕犯罪嫌疑人19人。
到案后,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而谈及为何进行诈骗,陈华和秦林表示,他们自己也被骗过,然后觉得这是生财之道,就自己开始成立公司,进行诈骗。嫌犯陈华还说,他们两人分别买好了3月14日和3月15日飞往外地的机票,“消费者维权日到了,本来想去外面避避风头,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抓住我们了。”据悉,目前闵行警方已查证受害人有数十人,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闵行警方表示,如果有其他没有报案的受害人可与闵行公安分局经侦支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