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林探索“组合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吉林尝试在资金投入、示范带动、部门协同等方面“化零为整”,形成了较有效的模式,一大批农村地区由“脏乱差”变成“洁净美”,农村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

  靓了乡村赢了民心

  “过去,大伙儿都得费力弯腰打井水,喝口水老费劲了。如今,只要水龙头一拧开,自来水哗哗来,和城里一样了。”71岁的通化县二密镇大连川村村民贾福禄说。

  贾福禄所说的变化,是该村近年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之一。除了通上了村民们盼望已久的自来水,大连川村还建起历史文化怀旧主题广场、33米长的“满族风情文化墙”和新村部等公共设施,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些村民表示,村子花草树木越来越多,村庄越来越美丽,他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们最服气的就是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张全财。几年来,张全财带领村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积极发展经济,赢得了百姓拥护。最近的村党支部选举中,张全财全票当选大连川村党支部书记。在通化县,新农村建设搞得好,干部选举得全票的还有十几个。

  打出新农村建设“组合拳”

  吉林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可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不宽裕,能够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是因为该省在实践中探索出资金投入、示范带动、部门协同方面的“化零为整”模式,打出了新农村建设组合拳。

  一是让资金投入“化零为整”。吉林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在县(市)区这一级将水利、农业、国土、林业、交通、卫生等各方面支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力量补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需要补上的短板。同时积极引导主体投入,吸引农民参与进来,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引导农民投入,在用足、用好、用活“一事一议”财政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把民心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二是让示范带动“化零为整”。董国权介绍,与单个或者单项推进新农村建设相比,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乡、村建设新农村,更具有示范意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搞好环境,还需要以产业为支撑,建立长效投入与管护机制等。三是推动部门协同“化零为整”。一方面,吉林专门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等60个省直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协调。

  国家层面支持宜实现整合

  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认为,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不能有半点松懈,他们也建议在资金投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打出组合拳。

  首先,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资金投入需要继续整合。当前,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等部委都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多数省级厅局也有相应的项目,但资金分散,不利于形成合力。很多项目因为资金有限,即便建成了也可能“缺斤短两”,留有隐患。同时,很多项目申报检查程序繁琐,让基层疲于应付,加重了工作负担。      张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活
   第B07版:品牌
   第B08版:国际
四级农科园区体系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仍有三大问题待解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吉林探索“组合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东方城乡报热点B03吉林探索“组合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2016-12-27 2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