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活态度既决定着人生命运,又决定着幸福指数。而这一态度既有乐观,也有悲观。能否把握命运,提升幸福指数则关键在于是否胸有乐观。
从词意上看,乐观是对生活的淡然,对困难的正视,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自信和对幸福的追求。而反义的悲观则是对生活艰辛或人生挫折所抱有的消极、埋怨、回避和自毁。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功之人、幸福之人、长寿之人无不具有乐观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从而取得了成就,实现了理想,获得了幸福。
实事上,岁月和机遇最为公正,有失有得也最为辩证。当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你打开了一扇窗。如何对待和把握则完全取决于自己。譬如:有的人面对生活艰难或人生坎坷,不是坦然对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希望的自信去改变去努力,而是哀叹命运,甘愿窝囊,以致原本有那么一丝希望或转机也往往因悲观而消失殆尽,甚至于自暴自弃、自我毁灭。可乐观者无论是处于“山穷水尽”,还是危机四伏,始终保持着“天无绝人之路”的乐观心态,或冷静观察寻找时机,或积蓄力量创造时机,或积极努力赢得时机。最终则“柳暗花明”而奏出人生的美丽乐章。即使失败,也同样精彩,因为乐观是自我肯定和努力,其过程的尝试、磨砺和积累本身就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又如:有的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对社会不正之风、贪官污吏、买官卖官等负面现象也深恶痛绝,但却得不到上司的欣赏和重用,有时还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总是悲观地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命中注定”、“难遇伯乐”而自怨自艾、怨声载道。而乐观者总能淡泊名利、坦然自若,对正义的力量和未来的幸福充满了希望,即便一时看不到理想的希望和幸福,也会快乐每一天,以智慧的思维和磊落的行动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或去追寻“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幸福和惬意。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这是佛家的箴言,也是乐观的内涵。所谓放得下就是能伸能屈、能得能失、能苦能乐的处事态度,就是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为人风格。譬如:有的人受骗上当或遇天灾人祸,不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而是患得患失,吃不香睡不着地上心上火,结果是身心疲惫,一蹶不振。更有个别人还企图以不法行为来弥补损失,以致身败名裂。又如:有的人身患疾病,不是正确对待,积极战胜,而是焦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而乐观者则拿得起放得下,视灾难为过眼烟云,视挫折为人生历练,视财产为身外之物而潇潇洒洒。这种态度不是逃避退却,也不是“阿Q精神”,更不是得过且过“今日有酒今朝醉”的侥幸逍遥,而是放下的解脱、乐观的正视、冷静的思索和重整旗鼓的行动。
革命家瞿秋白同志说过:“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能抵抗。”可见,乐观是良药,能祛除痛苦带来快乐;是甘泉,能滋润心田播出希望;是航标,能指引方向驶入港湾;是动力,能迎难而上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