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社区螺丝钉
安定的居住环境是老百姓的最大需求,唐晔所管辖的东海农场社区是一个农村和小区相互交替、敞开与封闭混搭的社区,治安情况复杂。他把抓好社区治安作为最大的一件实事来抓。他从社区的特点出发,建立了一张以群众为主体的立体治安网络,探索出了一套“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的社区警务工作法,为其他社区民警提供了“可信、可学、可用”的学习材料。在居民小区他按照小区单元楼划分,设立单元楼长,实施联防;在农村地区他发动老大爷、老大妈,组建“夕阳红巡逻队”,实行驻地守望;在企业他整合辖区各单位门卫保安进行跨门连线巡防。2013年,辖区一小区接连发生多起技术开锁案件,案件的高发牵动了唐晔的心。他一方面加强小区居民防范宣传,并现场教授甄别可疑人员的经验方法;另一方面发动志愿者、社保力量在案件多发时段开展联防巡逻,当3名贵州籍男子犯罪嫌疑人再次进入小区时,被小区居民和志愿者巡逻队员合力围捕,一举破获了发生在本区书院、川沙等地多起以技术开锁手段流窜实施盗窃的案件。唐晔扎根东海农场社区,置身于百姓之中,好像一颗螺丝钉,哪里有情况就钉在哪里,就在那里发挥着作用。几年来社区发案下降了7个百分点,东海农场社区成了社区安居乐业的“绿洲”。
行得春风有夏雨
唐晔是名办案能手,近年来就他参与侦破刑事案件15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0余名。他认为社区民警处于接警的第一线,常常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疑难和虚幻违法现象,能否揭开罪犯的真实面纱,则是对一个民警侦破能力的考验。
他根据社区工作的实践,提出了“社区警务是第一治安链”的观点,要想获得更多的线索为打击工作服务,必须主动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关键是如何赢得民心。唐晔的辖区有一名吸毒对象潘某,生病多日,无钱医治,无奈下拨打了唐晔的电话,唐晔立即打车将潘某送到医院,并自掏腰包垫付2千多元医疗费让王某的病及时治愈。2014年1月,受到过唐晔帮助的吸毒对象潘某,向唐晔反映刘某近期有容留他人吸毒的情况。获知线索后,唐晔立即开展大情报网上比对,掌握了刘某等吸毒人员脉络,通过实地侦查与潘某提供信息核对,在摸清了吸毒人员的身份信息和吸毒地点,当场抓获涉嫌非法持有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的刘某、王某等7人,对辖区的涉毒人员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书院辖区的蔓延趋势。当地群众听到唐晔将这个扰乱社会治安的“毒瘤”摘掉之后,纷纷拍手称快。
火车全靠车头带
自走上责任区警长岗位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处处起到表率作用。他学在前,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与执法办案,很快成为工作骨干和业务尖子。他想在前,在南片责任区这个集体里,大到如何开展打击工作,小到民警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有大事小情,他都提前谋划好,落实好,安排好。他干在前,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接待报警群众,还是侦查破案,总是抢在先、干在前。在他的带领下,近年来南片责任区先后破获了李某“敲折自己脚趾装工伤”、“烂泥换铜丝”等系列诈骗案、潘某故意杀人案、黄某系列“日闯”案等一大批影响较大的案件,曾获典型案例奖3次,责任区也涌现了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破案能手。
平时,每当他和警组民警为群众做些好事,群众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群众的评价,唐晔是这样认为的:虽然是一些平淡的小事,但每次看到群众满意而归,我心里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虽然是平凡的小事,但在平淡中也有着它的意义,如果我们能把社区警务工作落实到这些平淡事物中去,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