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很多行业因条件限制无法办证。地处嘉定江桥镇封浜地区的红光村,占地面积3.17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9月,全村户籍人口3345人,而外来人口也达到3933人。全村19个村民组,未动迁的有10个,其中5个村民组将于今明两年内陆续启动搬迁工作。
由于靠近封浜集镇,再加上外来人口流动性较强,一直以来,无证无照经营监管、整治工作一直是村里颇为头疼的事。为加强对无证无照经营的综合管理,规范村经营网点的经营行为,实现辖区内的长治久安,红光村不断探索农村治理新模式,保障辖区食品安全工作。近期,根据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红光村依托大联勤、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平台,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面治理无证无照经营,推动全村社会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一堵两疏四监管
紧抓源头不放松
“在对无证无照经营的整治工作中,我们始终贯彻‘依法管理、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124工作法’。”红光村党总支书记张毓敏告诉记者,“124工作法”指的就是“一堵两疏四监管”工作思路。
“一堵”是要堵住源头,通过广泛而反复地发动宣传,提醒群众不要将空房租借给“六小”行业,村小联勤、新村民管委会等队伍在日常工作中,也加大了对无证无照经营情况的巡查力度,坚决在源头上遏制问题的产生。
“两疏”是指一是梳理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情况,做到知根知底,同时做好备案;二是疏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实时掌握这些对象的动态,在短时间内无法取缔的情况下,村委规范其经营行为,让其在食品安全、卫生、环保、治安等方面配合村委工作,防止产生其他的社会问题。
“四监管”:一是食品安全监管。记者了解到,在红光村范围内,有将近50%的无证无照经营为食品类,因此,村里定期派专人上门开展检查,查看生食熟食的保管、消毒设备的配备、人员健康证的办理等情况;二是消防安全监管,红光村消防安全志愿者每月定期上门开展安全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灭火器缺乏、电线乱拉、液化气皮管老化、三合一等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则要求经营者限期整改;三是卫生创建监管,要求经营者强化对周边环境的维护,垃圾去向要明确、污水排放要按照规定,禁止跨门经营、乱张贴广告、乱堆物等不文明现象;四是人员监管,人口协管员重点把控这些对象的人员变动,及时做好信息采集和注销工作,警惕邪教、吸毒等不法分子的活动。
纳管整治为抓手
规范无证无照行业管理
张毓敏向记者介绍说,近期,根据镇相关工作部署,红光村针对辖区内无证无照行业进行纳管整改工作,通过备案登记、验收合格、签订承诺书、发放信息公示卡,严格日常巡查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无证无照行业经营的管理。
“首先,我们在原有信息备案的基础上,更彻底地开展了一次排摸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全覆盖。”通过排摸,红光村辖区内共存有无证无照经营户83家,其中,餐饮类22家、食品销售类18家、金属加工3家、小百货2家、维修类5家、美容美发5家、其他24家。理清实际情况后,红光村迅速启动了纳管工作的落实,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共计完成了对46家无证无照经营户的整改,主要集中在倪家桥路两侧。
在倪家桥街面上,有一家鳄川饭店,老板叫冉正彪,湖北省利川市人。周围的村民告诉记者,整治前,饭店不仅脏乱差,厨房间更是一片狼藉,墙壁上油污结了厚厚的一层,锅碗瓢盆上也是油腻腻、黑乎乎的。根据这个情况,村两委商量整治方案:由村里出资不可移动的装修,如下水道,冷菜间、两次更衣间等,由经营户出资可移动的装修,如水斗、操作台等。经过整治后,饭店的厨房间被刷白了,重新排了10米下水道和水管,安装了3只水斗、2只操作台,增加了8平方米的冷菜间和2.5平方米的二次更衣间,饭店大厅也进行重新刷白,一系列整改后,饭店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此次纳管工作,红光村严格按照镇相关工作要求,特别是全程参与了对不可移动下水道、厨房间、水池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逐户完成验收。此次整改工作共计纳管下水道20米,投入资金20万元,纳管工作对改善环保、卫生现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监督整治有机结合
建立长效机制
记者获悉,下阶段,红光村吴家厅、桥东、桥西、侯湾、张家村民组将陆续动迁,村里将结合动迁工作,完成对村民组内的18家无证无照经营户的取缔。更重要的是,要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无证无照经营长效监管机制,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无证无照经营涉及的行业比较复杂,主要是以第三产业服务业居多,排前三名的分别为无照餐饮业、杂货店、美发美容。”张毓敏向记者介绍说,无证无照经营其特点为:一是生产经营的规模普遍较小,生产经营工艺简陋,小本经营;二是生产经营的场所以租用村民的住房为主,也有相当部分在违章建筑内经营;三是无照经营的经营者大部分为外来人口;四是无照经营的经销方式简单,不建立账户,不用税务发票。这些无照经营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是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环境的重要根源。
“堵疏结合,把握工作方式很重要。”张毓敏表示,健全无证无照经营管理机制,不仅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更要加强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张毓敏坦言,鉴于目前无照经营量多面广及存在原因的复杂性,无照经营现象作为一种社会顽症,需在政府的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共同予以整治。对一些小商小贩及下岗工人、中低收入者等的无照经营,应以教育为主,督促其办理好相关手续,合法经营。而对一些社会影响大,危害人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等重点行业的无照经营,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无照经营及屡教不改的“钉子户”,应该作为执法的重点,加以严厉打击,以扩大社会影响,震慑不法之徒,维护法律尊严。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