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言
把农业GDP留给难以体面进城的农民
  □贺雪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正是农村廉价劳动力和农村社会保持了稳定,而使中国可以保持“发展中的稳定”。城乡二元结构有效缓解和消化了城市内的二元结构,小农经济构成了中国农村稳定的基础。未来20~30年,中国农业GDP占比将继续下降,但农村人口仍将保持在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农村是否可以保持稳定,农村能否继续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从而为中国发展提供战略纵深,将事关中国现代化的成败。中国式小农经济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仍然构成中国农村稳定的基础。

  当前大约有80%的农民家庭都存在年轻子女外出务工以获取务工收入、年龄比较大的父母留守在家务农以获取务农收入的情况,这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是中国式小农经济的核心结构。

  这一结构具有重要功能。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同时有务工和务农两笔收入,这个农民家庭的劳动力再生产就可以完成得比较顺利,家庭生活质量比较高,生活得比较体面。它是理解中国经济奇迹和中国模式的一个关键,同时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有接近7亿农村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人口有近3亿人,此外,还有2亿多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除去少部分可以在城市体面安居的进城农民,仍然留守农村的农民急需要依托农村、随时可能返回农村的进城农民工之和应在9亿左右,这9亿农民是我们应当关心的首要问题。

  虽然现在农民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越来越大,但至今农民收入中仍有大约50%来自农业。不足l0%的农业GDP由9亿农民来分享,人均不多,但对农民极其重要。在可见的将来,9亿农民中的绝大多数仍然要依托农村,依靠农业收入,因为9亿农民进城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既然如此,如何将不大的农业GDP留给难以体面进城的农民就非常重要。

  那么谁是农民?农民被认为是在中国发展中缺少机会和缺少能力的大多数人。农民不是指从事农业经营的工商资本,不是专业大户,不是家庭农场主,也不是所谓职业农民,而是“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最普遍的“小农+自发土地流转”形成的“中农”,他们是农民中的绝大多数。

  现在国家提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功夫在于减少农民。问题是减少农民不能变成将无法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农民弄到城里去,而由国家扶持留村少数农民成为农场主实现收入倍增。这样不仅解决不了农民问题,反而会导致严重的城市贫民窟问题。

  笔者以为,从当前中国国情来看,城市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极,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推进农业机械化,为农民提供进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基本公共品(水利、技术等),从而在既提高农民收入,又提高农产品产出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农业发展最好的选择。(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浦东天地
   第A04版:专版
   第B01版:村事
   第B02版:村事·乡里乡亲过日子
   第B03版:村事·村里来了大学生
   第B04版:村事·村干部的田坎情
   第T01版:三农大参考
   第T02版:言论
   第T03版:现象
   第T04版:聚焦
   第T06版:记忆
   第T07版:趋势
   第T08版:视觉
变化的基层实践 不变的土地确权
声音
把农业GDP留给难以体面进城的农民
对农民增收的事要真上心
东方城乡报言论T02把农业GDP留给难以体面进城的农民 2014-04-24 2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