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中国担心玉米进口步大豆“后尘”。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网站报道,继续进口玉米还是大力提高国内产量的问题上,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去年我国玉米进口下降37%,但由于月度进口量创最高纪录,我国仍是玉米净进口国。
“各地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如果目的是为了拿到更多非农建设用地的话,就违背了中央的初衷。”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表示。
“决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所谓的‘逆城镇化’行为。”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如是说。
“经营主体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身就是竞争力。”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认为,确保质量安全和品牌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他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一个国家的农产品是否有竞争力,标准化的工作极其重要。标准可以成长企业、强大企业。
“土地规模经营不是越大越好。”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在现有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口仍然很多的情况下,土地经营规模过大会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民就业,不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土地经营的适宜规模。
“如果协调得好,真正做到城镇化健康发展,那么,城镇化和粮食安全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还应当是统一的,因此现阶段各级政府还要重视协调,不要因为城镇化而占用粮田。”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表示,政策是好的,但还要看能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要把科技、政府、市场结合起来,最终依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风险评估方面。”
——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苏志介绍,由于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很强,一方面要找到人体健康的耐受量,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国人的膳食结构,把耐受量分配到各类食物中去。
“保障房建设仅靠中央财政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引入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是大势所趋。”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均成本约在10万元,住房问题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