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是《东方城乡报》(原《上海郊区报》)创刊十周年,回想1993年前我在全国人代会期间,请江泽民同志为《东方城乡报》题写报名的一幕幕,不禁心潮澎湃。江泽民同志对郊区工作的关心支持历历如在眼前。
1993年3月初,我在西藏中路272号原农委招待所开会,参加会议的《上海郊区报》的程国先同志与我商量:“老张同志,你是全国人大代表,即将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机会见到江泽民同志,希望你能请他帮我们题写《东方城乡报》的报名。”他讲了请江泽民同志题写报名的理由,我感到很充分,也很理解报社同志的心情,就爽快地答应了,争取努力完成任务。
3月15日,我怀揣报社同志给江泽民同志的信,赴北京参加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月18日,我得知江泽民同志第二天要来上海小组,就与市人大主任叶公琦商量,如何向江泽民同志提出题写《东方城乡报》报名的事。叶老笑着建议:“这件事我看还是你亲自向他请求的好,别人是说不清楚的。”
3月19日上午9时,江泽民同志来到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与我们上海小组的代表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达2小时之久。11点多了,江泽民同志在黄菊、叶公琦同志的陪同下,就要离开上海小组了,这时,叶公琦同志向我示意,我心领神会,抓住机会走到江泽民同志面前,郑重地说:“江泽民同志,我代表上海郊区500万农民向您问好!”
江泽民同志笑容可掬,亲切地握住我的手说:“谢谢!”我赶紧说:“我想请您帮助题写《东方城乡报》的报名。理由一是上海郊区在您制订的城乡一体化方针指引下发展迅速,宝山、川沙、嘉定、上海四县先后撤县建区,其余6县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二是市规划局批准报社在浦东建址,报社可与东方电视台、东方电台一起形成东方新闻系列;三是浦东是长江的龙头,改名后的《东方城乡报》将立足上海城乡和浦东新区,兼顾华东,办成国内首创的以反映城乡一体化进程为重点的综合性报纸;四《上海郊区报》的报名原来是您在上海工作时题写的,所以更名后的报名,仍请您题写为好。”
江泽民同志听后欣然点头说:“好,我写!我一定写!”
站在旁边的黄菊、叶公琦同志忍不住笑了。
3月20日,江泽民同志又来到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再次与上海代表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我悄悄地向跟随他而来的贾秘书打听:“《东方城乡报》的报名,总书记写好了吗?”
贾秘书笑了笑说:“老张,你别急,这几天总书记太忙。不过总书记亲口答应写的,就一定会写。”我听后心里踏实了,就连夜给《上海郊区报》的同志打电话,通报了上述情况,好让他们放心。
八届全国人大会议圆满结束后,4月2日,我们将返回上海,但我还没有拿到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报名,心里不免焦灼不安起来。4月1日晚,我又拨通了江泽民同志秘书的电话,秘书告诉我:“你放心,他一定会写。写后,托人带给你。”
我回到上海后,虽然忙于传达贯彻八届人大精神,但却时时盼望北京传来江泽民同志题写报名的喜讯。这一天终于盼到了!一天晚上,家中的电话铃声响了,想不到传来了江泽民同志亲切的声音:“你们给我的任务完成了,《东方城乡报》我写了8幅,手抖怕写不好,你们挑选吧。如果不满意,就告诉我,再为你们写。”并让我转达他对农口同志们的问候。江泽民同志日理万机,却为题写报名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又那么平易近人,我既感谢,又不安,一时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4月8日下午2时左右,市委办公厅来人将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报名送到了我手上。在一幅60厘米长、44厘米宽的洁白的宣纸上,他一连写了8幅《东方城乡报》的报名,笔墨有如行云流水。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给上海市委办公厅的信函中得知,这是他于4月5日(周末)挥毫题写的。市委办公厅将8幅报名交给叶公琦同志,叶老又派人送给了我。
江泽民同志为《东方城乡报》题写报名,关心和重视的岂止是上海一张为农村服务的报纸,而是全国的新闻界。希望《东方城乡报》的全体同志珍惜这份荣誉,把报纸办成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生动活泼,让读者感到可信可读又喜欢的报纸。
(本文原载于1998年6月24日《东方城乡报》,作者张燕,时任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