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市农科院给特早熟节水抗旱稻找到“黄金搭档”~~~
市农科院“申香”系列香菇又添新品种~~~
~~~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农科院给特早熟节水抗旱稻找到“黄金搭档”
金山廊下田头“菜+稻+玉米”轮作显成效

  在金山区廊下镇的节水抗旱稻种植基地,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早已完成收割,而地里一大片由市农科院选育的超甜水果玉米新品种——申科雪甜818逐渐成熟。这样的“菜+稻+玉米”的轮作模式,能让农户比单独种植水稻多收一茬高品质玉米,实现增产增收。

  □记者 施勰赟

  “三秋”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沪郊田间时常可见成片待收割的金黄稻田。然而,在金山廊下的节水抗旱稻种植基地,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早已在8月份完成收割,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逐渐成熟的超甜水果玉米。

  “节水抗旱稻收割完毕后,经过整地、施肥,8月20日,我们通过直播的方式撒下玉米种子,目前这片玉米也已经成熟,今天就可以采收了。”市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郑洪建告诉记者,通过搭配超甜水果玉米新品种申科雪甜818,能够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其采用的“菜+稻+玉米”的轮作模式已试验成功。也就是说,花费同样的种植时间,“八月香+申科雪甜818”的搭配能让农户多收一茬高品质玉米,实现增产增收。

  生育期短、耐低温

  特早熟稻有了黄金搭档

  4月28日,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正式播种。8月12日,第一批“八月香”完成收割,比上海常规粳稻提早了50多天。农田寸土寸金,省出来的时间,种些什么好呢?上海市民喜爱鲜食玉米,种植秋玉米能填补市场空缺。自去年起,农科人员在基地试验种植了两个糯玉米品种,但由于后期的低温导致灌浆受到影响,玉米无论是口感还是品相与春季种植表现相比仍有差距。

  为了使“稻+玉米”的模式更成熟,郑洪建带领玉米团队,重新筛选更能与该模式匹配的玉米品种。“一般上海秋玉米会选择在7月中下旬播种,太晚种的话品质会受到影响。”郑洪建告诉记者,“稻+玉米”的模式要攻克的首个难点在于气温。前期温度不宜过高,后期则需要一定的温度支持。

  通过反复斟酌,团队将目光聚焦在了申科雪甜818上,尽管该品种目前处在中试阶段,尚未完成品种审定,但长期的田间试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申科雪甜818生育期短,春播出苗至采收仅需75天,且具有前期高温、后期耐低温的特性,作为早熟水果型超甜玉米,申科雪甜818籽粒皮薄脆甜,甜度可达18以上,口感好品质高,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今年8月,在节水抗旱稻收获后,团队在这块土地上种下申科雪甜818。经过近3个月的生长,申科雪甜818迎来收获。

  高品质、好品相

  申科雪甜818前景广阔

  在田间随意掰下一个玉米棒剥开,整齐的穗型、雪白透亮的籽粒已经是好品相的最好证明。轻咬一口,清甜、爆浆的口感更是好品质的最佳体现。与目前市场上水果玉米的主栽品种金银208相比,申科雪甜818的籽粒更脆嫩细腻、水分也更充足。

  “这个品种瞄准的是中高端市场。鲜食玉米讲究一个‘鲜’字,地产的肯定比外来的更新鲜。尤其对于水果玉米这类生食的品种,新鲜采摘的口感优势很明显。”郑洪建介绍,目前市场上的超甜水果玉米主要是金银208、雪甜系列,多为进口品种。考虑到该品类玉米在长三角地区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团队在8年前便开始尝试选育超甜水果玉米新品种,最终成功选育了申科雪甜818。

  从田间表现来看,申科雪甜818的商品性较高,随机掰下的多根玉米,品质较为统一。此外,从外形来看,长短、粗细都十分相近,一致性较好。

  此外,申科雪甜818的经济价值也很高。目前市场上品质较好的超甜水果玉米大多是论根售卖,每穗售价在8元至10元不等,申科雪甜818结实率高,每亩产量在3000穗左右,亩收益十分可观。

  “菜+稻+玉米”轮作模式

  提高土地利用率

  去年“八月香”丰收后,位于金山廊下的南陆村与叮咚买菜合作,种了一茬小青菜,颇受市场欢迎,不错的田头收购价让农户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与此同时,农科人员也在同步尝试其他组合。

  廊下生产的生菜十分出名,浩丰果蔬万春基地在收割完“八月香”后,种了基地的主打产品“色拉菜”,获得了不错的效益;如今,“稻+玉米”更是丰富了“稻+”模式。据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毕俊国介绍,由于节水抗旱稻可实现旱种旱管,前期不需要水淹田,在种稻前也可以选择先种一茬生菜,待生菜收获后可直接播种节水抗旱稻,从而实现“菜+稻+玉米”的轮作模式。

  此外,在玉米收获后地里还可以种油菜,到了春季或可收菜薹、赏花,或翻作绿肥养地,那么“菜+稻+玉米+菜”的模式也可以实现。

  今年,金山廊下节水抗旱稻基地“菜+稻+菜”“稻+菜”模式已试行400亩次。目前,团队正计划尝试在玉米收获后,再种一茬耐寒生菜的新模式。

  据估算,种植普通生菜的每亩净收益大约为2500元,普通玉米的每亩净收益在500元以上,仅“菜+稻+玉米”模式就能带给农户至少3000元/亩的增收。如果轮作的是高品质生菜和精品玉米,新增收益或将再翻几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宠物
金山廊下田头“菜+稻+玉米”轮作显成效
为食用菌设施化多品种栽培贡献科技力量
我国海关截获全球新物种
东方城乡报要闻A02金山廊下田头“菜+稻+玉米”轮作显成效 2022-11-22 2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