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婧琪 记者 施勰赟
为充分发挥科普工作对农业科技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9月15日至9月23日,在市农业农村委指导下,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在市农科院华漕院区开展了主题为“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的科普开放日活动,开展科普活动,服务高素质农民,以提升“基因园”科普品牌的影响力,加深科技与大众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的传播范围。
本次活动开放了基因园科普馆、转基因科普馆和鸡蛋鉴别、大米品鉴、灵芝产品展示等5个集中展览,各类活动在科普周精彩纷呈,内容涵盖了从理论知识到体验实践多个层面,帮助大众了解农业科技最新进展,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力量。部分科技工作者在现场为市民作基因知识科普报告,并邀请观众体验打稻和碾米等制作过程,吸引了多年龄层观众参观。
鸡蛋是否有“真”“假”之分?如何判断鸡蛋是否新鲜?不同颜色的鸡蛋营养成分是否不同?在鸡蛋鉴别和展示区,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答。而在灵芝产品展示区,一株硕大的灵芝吸引了众多目光,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市民介绍了灵芝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功效。
此外,节水抗旱稻作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重大科研成果,其代表品种“旱优73”现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类型。当季的“八月飘香”品牌的一系列新稻米也早早地在金山廊下基地完成开镰、加工、上市,展示厅内新米煮成的米饭米香四溢,其米质受到现场参与品鉴市民的一致好评。讲解员还向市民介绍了不同品种的特点、烹饪方法等知识。
转基因馆VR体验装置,稻穗脱粒机、碾米机体验等需要动手参与的活动给市民带来别样体验。在基因园内,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实景模拟、沙盘等形式了解基因知识。参观者被展板的知识吸引,听讲解、做知识小游戏,互动性强。
本次系列科普活动帮助参观者通过场馆参观、品鉴展示、动手体验等加深了对农业科学的认识。同时,通过展示,也让市民对节水抗旱稻有了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