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王浩

  浑圆粉嫩的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追船嬉戏;形态各异的鱼儿或藏地下暗河或溯湍急水流;显微镜下的浮游植物似链条、似弹簧……不久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在首次对西江流域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后,公布了阶段性进展成果。4个鱼类新物种、米虾属新种4种等被发现,大江之中一些神奇生物“浮出水面”,让人们看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也看到科考的价值和意义。

  对区域生态系统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建立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清单,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对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西江流域兼有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复杂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等,其鱼类占全国淡水鱼类总数的1/3以上,是我国水生生物物种重要基因库之一。此次科考是对西江流域的首次全面系统“体检”,初步掌握了生物分布情况、变化趋势等。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为例,项目组识别出超过150头个体,初步摸清了西江流域河口区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位置、聚群大小、洄游廊道和觅食行为等情况,初步构建了“西江河口中华白海豚个体识别库”,为科学精准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奠定了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取得显著成效,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但也要看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万物谋和谐,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必须同心协力,抓紧行动。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要将这一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了解是保护的前提,让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不仅要做好在更大范围摸底数、建档案、强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还要让全社会对这一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科考,建立起各类生态系统、物种的监测观测网络,掌握生物多样性总体情况,具有基础性意义。近年来,从一碧千里的西江到浩荡奔腾的长江黄河,再到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我国开展了一系列野外观测和科学考察,不仅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全社会了解、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只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整个自然系统的影响,才能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办、国办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强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在新形势下,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广绿色低碳生活。

  开展科学考察,摸清生物家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定能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人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悯农,更要尊农爱农护农
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数字赋能内外联动,破解乡村自主治理难题
三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2022-09-06 2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