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新主体·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振京:返乡创业带着乡邻谋共富

  说起田振京,河南省虞城县镇里固乡枣子营村的村民们纷纷称赞不已。

  田振京是枣子营村的党支部书记。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到浙江一家阀门厂打工,因为头脑灵活很快掌握了多项技术并集聚了一圈市场人脉,2014年他和朋友在诸暨市店口镇建立一个代加工作坊。经过多年的打拼,他有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积累,而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他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2015年7月他回家创立了亿通塑胶阀门厂,由于技术过硬,产品质量有保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

  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田振京主动将企业搬进镇里固乡产业孵化园,吸纳贫困群众30多人从事配件加工,每人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30多家贫困群众先后脱贫致富,同时他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村民们分享,带动了本村部分青年和周边四个贫困村加入创业行列。2017年他被评为县级返乡能人先进人物。

  2018年3月,年仅36岁的田振京被选为枣子营村支部书记,村班子又吸纳了三名有致富能力的年轻人,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从培养乡土人才入手。一方面田振京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优势,组织农村党员利用远程教育、农民党员上网培训基地进行政治理论、技术知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定期聘请县党校教员和县农技专家到村授课,提升农村党员和群众的综合素质。

  田振京带领着支部一班人从凝聚党员上下功夫,主动上门与群众认亲戚、拉关系、谈发展、讲政策,在解决村内道路、人居环境及美化等问题的同时,总想着怎样才能找到鼓得起村民腰包的产业,适合枣子营村经济发展的路子等问题。

  早在五十年前,枣子营村集体就有百十余亩酥梨,随着品种的老化,面积逐渐萎缩不足30亩。田振京看到秋月、黄冠等新品种梨的市场前景,鼓励有种植经验的党员薛进福等三户人家开始新品种梨树种植。由于周期长,见效慢,刚刚起步,在技术和资金上成了问题,在接下来的销售路上也不顺利,村民的积极性几度受到重创。

  如何重拾村民的种植信心,让大家在以后能大胆、放心、安心种植?田振京一方面跑项目、融资金、找销路,一方面自费到周边的县市学习种植技术,几年下来,他从“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田振京也先后自掏腰包十余万元新进一批优质新品梨树苗,采取奖补办法,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村里的梨树种植由最初的13户发展到100多家,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余亩。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凝心聚力的经济基础。田振京和村支部一班人开启了盘活闲置废地和废旧坑塘的发展思路。2021年3月,田振京通过招商引进两家洁浴塑业加工企业,进场规划、设计厂房,仅用3个月时间落成了两座4500平方米的钢构厂房,当年10月开始正式生产,安置劳动力就业近百人。目前,枣子营村既盘活了废旧坑塘和闲置废地,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王支援 范亚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版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异域传真]
英式田园里的乡村情结
田振京:返乡创业带着乡邻谋共富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借鉴B06田振京:返乡创业带着乡邻谋共富 2022-03-08 2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