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从智慧农业、设施升级到乡村建设等全面推进数字化~~~
~~~
[连载·上海市闲置宅基地及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典型案例汇编]~~~——奉贤区华严村盘活利用案例介绍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助幸福院托起农村养老

  雨水节气一过,阴山北麓暖和了许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花村互助幸福院的老人们走出屋子,在院子里活动腿脚。“这里有棋牌室、医务室,老人们相互帮忙、一起活动,比原来散居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好太多了。”76岁的张德礼非常知足。老人们喜欢这种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目前幸福院入住率达到百分之百。

  乌兰察布地处阴山北麓重度风蚀沙化带,曾是内蒙古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当年全市11个旗县市区中有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两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被列入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如今虽然取得了脱贫攻坚胜利,但村落分布依然零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早在2012年,乌兰察布市就针对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多、农村留守老人多、贫困老人多的现象,探索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经过10年发展,乌兰察布市共建成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472处,入住老人4万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牧区有生活能力但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集中养老问题。

  张德礼是第一个入住花村幸福院的人并担任院长。此前他和老伴儿住在一间土屋里,侍弄着40亩庄稼地。岁数大了,不愿跟着孩子住楼房,他就带着被褥、衣服、锅碗瓢盆搬了进来。张德礼被分配了一间42平方米的砖瓦房,还有一小块菜地。平房隔成里外两间,自来水、冲水马桶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一应俱全,对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他来说是新鲜物件。如今,住在花村幸福院的72户116位老人中,最年轻的60岁,最年长的93岁。他们在这里互相陪伴,一起种菜、聊天、听戏、晒太阳。

  四子王旗供济堂镇互助幸福院目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习场所。每到重阳节等节日,志愿者们来这里载歌载舞表演节目,还给老人们发放生活必需品,为老人义诊、理发、清扫卫生等。78岁的刘芳说:“我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又忙,指望不上。志愿者帮我们干这干那、送米送面,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乌兰察布市率先探索互助幸福院,解决了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牧区老年人集中养老问题,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并在全国推广示范。“互助幸福院建设充分利用敬老院、闲置校舍、厂房、旧乡镇政府办公场所等资源,整合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将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住房建设,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乌兰察布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强表示,今后,市县两级财政要把幸福院管理运营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幸福院公共设施维修、管理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支出,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此外,还将加强对幸福院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保障。

  陈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版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互联网+”描绘乡村融合新图景
互助幸福院托起农村养老
乡村人才公寓的新村民、新社区、新约定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互助幸福院托起农村养老 2022-03-08 2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