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泥饭碗”如何炼成“金饭碗”

  数以万计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广袤土地上的生力军,他们在各自的一方天地里“化茧成蝶”。实际上,每一名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都有独特之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克服着困难。

  成功虽然可以复制,但历程各各不同。有“85后”新农民加入农场联盟共谋发展,有一家三口上阵各管一摊……自己到底能不能种好地,能不能卖好?“泥饭碗”如何才能炼成“金饭碗”?对于新农民来说,“练级通关”之路,他们要做、要学的还有很多,因为干农业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求一时之快,需要长久之功。

  住房抵押贷款种出精致多肉

  新农民能种好地吗?与传统农民相同的是,他们一年四季也在地里忙活,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为职业。对于自己行不行,被称为“慢妈”的张莹有深刻的认识。

  张莹,丈夫赵辉,两人都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工作,收入高且稳定,三年多前,夫妻俩放弃公职和白领工作辞职,在北宅街道开办了园艺农场“慢悠花房”,专门培育多肉植物,经过几年的打拼,这家以两个女儿名字慢慢和悠悠命名的“慢悠花房”已经享誉多肉圈,拥有3个生产基地60多名员工。

  在北宅生产基地展示大棚,一排排多肉植物多姿多态,争相斗妍。张莹说,她和赵辉没辞职前就特喜欢多肉,在家里养着玩,“我做人事工作,他做蓝藻生物燃料研究,与多肉行业跨度比较大。”因为喜欢加上看好这个看似小众的市场前景,两人先后辞职了。

  看似平淡,实则不易,当创业后,两人发现种植多肉远没有那么简单,项目选址、选种,到多肉种植都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积蓄加筹借的400万元很快就投了进去,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缺钱怎么办,撤还是上?两人就商量着把住房抵押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渡过了难关,加上两人都是半路出家,只好不停学习。

  张莹介绍,经过三年多发展,他们的农场生产面积从600平方米已拓展到3万平方米,在北宅、鳌山卫、龙山都有了生产基地。为了做强、做大,夫妻俩又吸引了合伙人合作,目前慢悠花房共有5个合伙人,农场也从一个作坊做成了一个现代化企业,而且员工非常年轻化,有创意有干劲,60多个员工有43个年轻人。

  现在谁能说我们种不好地呢?张莹说,当初周围的质疑已经烟消云散,对于如何种好地,她认为,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遇到挫折不倒下,首先选好入门的品种,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利用好电商平台等等,目前公司已经标准化生产,多肉植物成品年产量达400万株,常年生产的多肉品种有50~60个,全年总销售额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三。

  一家三口上阵致富亮出绝招

  哪些人能成为新农民,并且取得成功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民应该是有情怀、懂生产、懂经营、善管理的人。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创业者、返乡农民工等已经成为新农民的主力。而在田地里成长起来的梁彩香,练就一身种茶本领,已经通过学习实践成为生产经营管理的一把好手。

  今年53岁的梁彩香是青岛三山春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公司位于王哥庄街道囤山社区,大门虽然看上去并不显眼,提起三山春这一名字,在崂山茶这一领域里却是小有名气。虽然这家茶叶公司自己“仅有”6亩地,受益的茶叶却是成百上千亩茶园。

  与梁彩香签订协议的社员有100多户,实际上就是100多家农户,家家都种着茶叶。他们会根据协议内容,细致到如何施肥、用药,生产出协议约定质量的茶叶。梁彩香会安排人对茶叶进行检测后收购起来,这个价格肯定会高于市场价,一亩地能够提高收入两三千元。

  从无数次相关培训上,梁彩香认识到,单打独斗的力量太弱小。她也是幸运的,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她有了得力干将,那就是她的家人。平时,她是公司总负责人,丈夫是“总生产”,生产方面的活儿都是他的。儿子是“总技术”,他本来在一家大型通讯企业工作过数年,受家庭影响,七八年前辞职回到家,“他负责收购茶叶,把关生产质量。年轻人脑子好用,还自己创新,设计出‘崂山松针茶’,很受欢迎。”梁彩香坚信,她一家三口都成了新农民,会一直坚守在这片沃土上,做高效高质现代农业。

  和多家农场组联盟80后小伙圆乡土梦

  如今,农业不仅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增收。如何才能卖得好呢?80后小伙儿兰斌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国家这么大的力度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自然,新职业农民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学习能力、互联网知识、新技术运用能力,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仅是会种地,更应该是一个多面手,以土地为媒,打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与默契。

  兰斌从小对苗木有浓厚兴趣,大学里选择了环境艺术专业,2008年毕业后去了邮政局工作,两年后升至李沧区邮政局支局长。这份工作说得过去,兰斌却另有打算。他还是想顺从自己的内心,追寻乡土梦。兰斌瞅准时机承包了200亩土地,并联合周边五家农户,注册登记了“兰斌林木专业合作社”。开荒整地、打井架线,仅用大半年时间,兰斌的农场便初具规模。在农场里,兰斌带人主要培育园林绿化苗木,现在已经种植了2万多株速生杨、金叶榆、水杉等品种,还有大樱桃、核桃等经济林木。同时,他还在农场里搞养殖,在广阔的土地上不断将想法变成行动。

  相比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兰斌脑子活泛。趁“农闲”之际,他去杭州待了9个月,重点去淘宝万堂学院学习了电子商务、线上经营。作为个体不够“强壮”,兰斌也明白抱团发展的重要。

  想要大展身手还需高手相助

  在投身农业的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什么烦恼和困惑呢?农业风险大、资金、工人人力成本增加等“瓶颈”都让人犯难,但对于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林先勇来说,更希望得到“高手”相助,来自生产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林先勇在岛城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了20年,在生产线上是数得着的大拿级人物。2013年,他成为青岛碧海蓝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带着大伙儿种茶叶、搞生态旅游。

  林先勇种出来的茶叶,在2017年获得了不少成绩,生态农业园也积攒了不少人气。这背后,林先勇背负着别人没看到的压力。2013年,生态农业园光在流转土地费用上就花了1300万元,4年里投入3000万元。

  那段只花钱不挣钱的时间里,林先勇心里既焦急又忐忑。在“养地”的过程中,林先勇也在培养自己。他和团队里的另外几名同事先后多次参加相关的农业培训,把自己从一名工厂技术人员,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找到机会就去向同行学习,短短数年,林先勇和同事们感觉收获很多。

  在生态农业园里,除了茶园,还有多个大棚,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在茶园,整齐地种着樱桃树、桃树;有些茶园里,林先勇学到了一个巧招,在空地里种白菜,白菜味道很好受到欢迎……在茶园地头,竖立着相应的信息牌,上面写着茶叶品种、负责人等信息;整个园区东西多却不乱,林先勇正在把工厂里的严谨带到农业生产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泥饭碗”如何炼成“金饭碗”
乡村建设要找到以农民为主体的撬动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知识(一百七十五)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泥饭碗”如何炼成“金饭碗” 2021-06-22 2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