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
公园,是人们生活中最广为熟知的地方。
大多数人都喜爱逛公园,因为它带来的直接益处很多,既能赏景、增学、观新,又能活动、体验、怡情,区别于家中、单位和街头,给人以别有洞天的感觉,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来到公园,如透气一般。
在描绘上海未来城市愿景中,一系列充满人文气息的话语,让我记忆深刻。每每读来,都令人那么激动和温暖。其中“公园是最宜游憩的”,听之,倍感亲切。
截至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盖率达18.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有关资料显示,2015年上海城市公园165座,至去年底达到406座,5年间增加241座。青郊、廊下等7座郊野公园也相继建成开放。另外,城市还“见缝插针”,建成230个街心花园,市民出门500米就有大小不一、风格迥异的公园。市民身边的绿色福利将继续增加,开门见“园”,望眼即景,这是何等美好!
“绿”,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钟情的颜色。
在过去,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人们生活在大花园中,漫步在满目葱茏的街区,心头升腾起无尽的遐想,对生活愈发珍惜,思未来更加憧憬。正是这座城市散发出的浓浓生态、人文情怀,才赋予我们如诗一般的境界!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处集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活动及锻炼身体的公共生活领域。市民在日常间,去的最多地方之一就是公园,它提升人们一种舒心、惬意的休憩调节功能。
每至春暖花开的季节,利用节假日及空闲时,或家人、或同事、或朋友,上公园欣赏盛开的各色花朵、悠闲漫步于静幽的林中小径、找寻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别样景致、体味有益多彩的文化活动……真是一件美事。
记得我每次外出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公园。
在那里,可以看到当地人文景观的标志,可以看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民俗风情,可以看到特定主题的文化展览等等。上海的不少公园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到市中心人民公园赏菊记忆犹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菊花胜景。
那是八十年代初,我刚高中毕业。
秋日的一个上午,我随亲戚去人民公园游玩。正好,那里举办“中国菊花品种展览”,好多万盆名品菊花,在园内组成若干菊艺展区。在展览的众多立菊之中,有一盆直径达数米、开出几千朵花的大立菊甚为引人注目。前往观看的人群数不胜数,有相机者挪来挪去都没办法按下快门。
我挤在人堆里,只能远远地看着这棵巨大的“菊树”,过一下眼瘾。穿梭于满目菊花和人海之中,虽不那么随心所欲,时不时感到呼吸也有些紧张,但好歹算与菊有缘,幸睹芳影。后经查相关资料,那次菊花展览历时24天,参观人数达135万人次之多,计算下来平均每日游客数量为5.6万多人次。
如今公园多了,兴致来了就可随即前往,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使人享受着“淡淡晨曦浅浅绿,无限风光在此处”的美景。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上海城市公园建设已形成“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地区公园”三级体系。郊野公园建设2012年启动规划选址,全市规划21座郊野公园,并先后确定7个各有特色的试点,努力为市民提供充满野趣的生态休闲后花园。
公园是美的,置身其中除了舒适与安好,更觉它一股直抵心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