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佩军
诗意,是诗人对现实或想象的描述,对景物或人物感受的艺术表达。《诗经》、楚辞、汉乐府是诗,诗意十足;唐诗宋词元曲是诗,诗意深邃。朱庆馀《送吴秀才之山西》诗曰:“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刘禹锡《鱼复江中》诗曰:“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原来,诗意不仅在诗中,在山水草木之中,更在物华乡语之间。
江南,没有青藏高原的神秘圣洁,没有云南石林的婀娜多姿,没有哈尔滨太阳岛的绚丽多彩,没有塞北草原的恢宏壮阔。然而,在我的眼中,江南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江南的小桥流水、烟雨画船,江南的风土人情、吴侬细语,淡雅而隽永,灵秀而深邃。它是一首诗,是一曲歌,是一幅画,处处蕴含着令人为之倾倒的诗意。江南诗意,诗意江南!江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
江南诗意,源自四季之美。
江南的春天,温婉而生机盎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江南的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是一首明媚的诗。
江南的夏天,热闹而忙碌充实。“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蚕收户户缫丝白,麦熟村村捣麦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的夏天,有梅雨纷纷的寂寥,也有蝉鸣荷开的热闹,是一幅动人的画。
江南的秋天,喜悦而略显苍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烟寒橘袖,秋色老梧桐。”“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江南的秋天,有着丰收的喜悦,也有一丝淡淡的悲凉,却更使人心神荡漾,是一曲撩人的歌。
江南的冬天,肃穆而含蓄隽永。“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白墙上铺着朦胧的冬雪,红灯笼在桥边轻轻晃悠。江南的冬天,藏着别处看不到的意境,依然溢满诗情画意。
江南诗意,氤氲在水的柔美之中。
江南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且不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子湖,不说“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的姑苏城,也不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到酒家”的金陵秦淮河,单说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水乡古镇,你就能领略江南水的柔情蜜意。
碧玉周庄,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灵秀的水乡风貌,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江南水乡的典范;风情用直,七十二座古桥记录着四个朝代的盛世;富甲南浔,西式的优雅与中式的幽静融为一体;富土同里,左手挽着姑苏的衣袖,右手牵着西子的杨柳,既有长江的忠厚,又凝结太湖的灵秀;无锡惠山,有着茶圣陆羽亲点的泉水;梦里西塘,有着春秋的水、唐宋的镇,还有明清的廊棚。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在江南,还有好多好多曼妙的水乡,临水而生,与水相伴,在水的柔情中,酝酿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
江南诗意,深藏在风土人情之中。
有别于北方的豪放粗犷,江南的诗意偏于柔美含蓄,在江南人的生活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人的生活格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粉墙、黛瓦、马头墙”是江南人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江南的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江南的吴侬软语,丝竹韵曲,更是中国独有的风景。
在江南,乌篷船里藏着周作人闲适隐逸的情思;油纸伞惊鸿一瞥,堪称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蓝印花布散发着淳朴自然的乡野气韵;色泽翠绿的龙井茶香气浓郁;绍兴酒甘醇爽口,能找到江南最甜的记忆;青花瓷天青色的纹路勾勒出古人独特的审美,折射出柔美的江南风情。在江南,每一件精致的小物件都藏着流传千年的人文风情,都能唤起人们对江南的向往。
江南,人杰地灵,豪杰辈出。勾践卧薪尝胆,岳飞精忠报国,鉴湖女侠巾帼不让须眉;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江南才子风流倜傥;更有那,鲁迅弃医从文,张闻天投笔从戎,宋庆龄母仪天下,黄炎培实业救国……
今日的江南,长江后浪推前浪,改革开放呈英豪,中国梦里藏着一个江南梦。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无论是江南的四季之美,江南的似水柔情,还是江南的风土人情,江南人爱江南、恋江南,情有独钟。
诗意江南,谁人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