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走村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垃圾房就差只床了!”
金山一对老夫妻将垃圾房维护得交口称赞

  □通讯员 王萍 记者 曹佳慧

  “这个垃圾房‘香’得来!他们夫妻俩弄得真是干净!”日前,金山区山阳镇海趣馨苑小区里,在生活垃圾分类箱房里躲雨的杨培华笑嘻嘻地说,“干一行,专一行,他们夫妻俩真不容易!以前这里脚都踏不下去的,臭气熏天,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杨培华是负责小区南侧龙翔路的保洁员,经常来这里坐坐,见证了这个小小垃圾房的大变化。

  杨培华满口称赞的老夫妻,丈夫叫朱小弟,妻子叫邱美珠。老夫妻俩在家闲着不自在,从今年1月1日起在临源物业公司担任小区保洁员,负责海趣小区居民生活垃圾收集。

  无处不在的首创精神

  小小垃圾桶,清理大文章。“第一次打扫垃圾桶,我们就把二十几个桶在场地上侧卧一字排开,先用水冲、再清洗,再冲、再清洗……直到冲干净为止。”回想起第一天的打扫经历,邱美珠记忆犹新。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夫妻俩善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傍晚投放人很多,干垃圾桶满得快,他们就找来一根又丑又实用的1.2米左右的木棒,既能压实桶内的干垃圾,又不被人捡走;发现桶底深且脏,很难清洗,他们就把捡来钢丝球积攒起来,扎在一起绑在木棍底端,用这根特制的木棍清洗垃圾桶就容易很多;清洗完垃圾桶,再用捡来的软毛擦车拖把擦拭;桶盖使用频率高,连接轴经常坏,他们就把废弃的PVC管剪短后当轴使用;垃圾房内壁擦起来费劲,角角落落不好打扫,捡来的地板拖擦拭起来却很方便……他们自我加压,严格标准,让垃圾桶和垃圾房每天保持干净。

  9个多月,没回家吃过一顿晚饭

  夫妻俩十分勤劳,每天四点多钟起来,五点三刻到达垃圾房开始一天的忙碌,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到家。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傍晚5点到晚上8点半是居民垃圾投递的高峰时段,朱小弟就在垃圾回收点守候,邱美珠则回家做好饭送来给他吃。即使是除夕夜,也是如此。

  “不管什么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让朱小弟印象深的是创城期间,有次下雨淋湿衣服受了寒,结果腹泻不停。垃圾必须每天处理,他只能等到晚上八点半再去医院急诊挂盐水,挂到凌晨十二点再回家,早上依旧四点多起床,照常开始一天的劳作,连续三天,他都坚持着……汗水经常湿透衣背,手指间隙长时间浸水而溃疡,有时候还会一不小心就被玻璃、烧烤竹签刺痛划伤,但夫妻俩没叫一声苦,他们觉得敬业就是一种态度。

  有桌有椅有茶有镜子

  垃圾房里只差一只“床”

  夫妻俩不仅会收拾,也会经营生活。每天上午十点以后是他们相对的“闲暇时光”。他们把垃圾房收拾得干干净净,一边专门摆放着数十只垃圾桶,另一侧则是他们温馨的“小家”。别人眼里的垃圾,到了他们手里就变成了“宝贝”。墙壁上,张贴着两幅装饰画,挂着一只钟;3只垃圾桶并排摆放,上面放块板,俨然成了一张高脚桌,上面放着电风扇、安全帽、大镜子等;旁边放着一只单人沙发。进门口的桌子则有点“高大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只废弃的“美容床”,上面横放一块浴室玻璃门,放着茶杯、茶叶、热水瓶、餐巾纸盒等,旁边的电风扇摇曳着,夫妻俩一个坐在沙发上,一个坐在椅子上,喝茶聊天,十分惬意。有人还调侃说:“这个垃圾房就差只床了!”

  其实,夫妻俩每月都有退休金,孩子们看到两位老人天天早出晚归心疼,就劝他们不要干了。但夫妻俩觉得,每天做事心里有着落,日子过得快,自己劳动、为居民服务心情也舒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走村镇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动态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农技
金山将激活村(居)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金山一对老夫妻将垃圾房维护得交口称赞
一场趣味跳绳比赛在安亭镇向阳村举行
东方城乡报走村镇A04金山一对老夫妻将垃圾房维护得交口称赞 2020-10-13 2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