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冒着酷暑光临首届上农论坛。
感受沪郊风物温度,凝聚振兴智慧共识。上农论坛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呈现出有别于一般商业性市场化论坛的鲜明特质,她是由市三农工作主管部门作为支持单位 、市三农专业权威媒体作为主办单位、区三农工作主管部门作为协办单位,选择和确定当前某个三农热点作为主題,在市委农办、市农委相关处室全程指导下的三农专业权威论坛。
如果说,上农论坛是东方城乡报倾力打造的又一个三农宣传权威专业平台,那么论坛传递出的前沿的行业信息、睿智的思考声音、一线的实践成果将通过东方城乡报传统和新媒体平台矩阵不同形式的及时传播,成几何量级地扩大受众影响面,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和释放论坛的价值和功能。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论坛的主題是“制度和路径——从闲置房屋到乡村民宿”,这是一个当前备受领导、专家、民宿所有者和经营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乡村民宿,顾名思义,就是乡村居民居住的房子。由乡村居民闲置房屋打造出来的民宿,凭什么吸引城里的市民来住上一二晚?除了政策引导和市场推介,其吸引人的价值功能究竟如何体现?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去过欧洲的许多人都有同感,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大都市周边的小镇,交通便利、乡情浓厚。窗台盛开的鲜花,教堂悠扬的钟声,充满时尚元素的酒吧和咖啡屋星罗棋布,手工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最好的红酒、奶酪、火腿、香肠美味诱人,年轻人和老人和谐地享受着各自的热闹和幽静……充满风情又不乏时尚的小镇永远是热爱生活的人们所向往之地。而透过所有这些外在的时尚和风情,弥漫和浸淫其间的乡愁则是小镇最吸引人的元素。而乡材民宿最有价值的吸引力恐怕也是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古诗名句中那浓浓的乡愁今日读来依然让人怦然心动,心驰神往。上农APP上周推出了个栏目叫“乡愁笔记”,通过寻访,我们意识到,乡愁虽是一种散落在各种载体间的客观存在,但它也是需要养护的,是需要收集的,是需要传递的。有人说民宿应该是有温度的,而我以为,能真正留住民宿温度的,除了乡愁,还是乡愁,也只有乡愁。
待会,我们将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研讨的形式聆听到各位专家学者对于乡村民宿发展的最新信息传递和思考成果分享,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主办方感谢各位的光临,祝首届上农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