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乡村游不能挤占农民利益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县域发展的热点,大大小小的县镇都在发展旅游产业。然而,红火的背后,同质化现象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排斥农民的主体地位、挤占农民利益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建立在本地乡土文化之上,并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特色乡村旅游才有生命力,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田园牧歌”是不少在城市里生活工作的人的梦想,纵然不能过上这种生活,偶尔去体验一下也是不错的,正是这种向往让乡村旅游日益火爆。作为一种“返璞归真”式的生活体验,不少乡村已经抓住契机,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来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乡村旅游都真正做出了品位和内涵,相反,目前大多数乡村的旅游陷入了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失去了原本的特色,甚至以挤占农民利益为代价的经营模式。

  之所以导致这种窘态,是有原因的。一是地方政府对当地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不充分,盲目跟风,如别的地方搞个“千亩花海”很受游客欢迎,于是也马上复制一个,丝毫不考虑当地的特色和优势。照搬的风景既浪费政府投入,又不能达成旅游产业质的提升,可谓吃力不讨好。二是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经营者对项目的开发前景、客源市场大小、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承载能力和未来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估计不足。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型产品开发上,忽略了“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个发展变化,如今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不再是“走一走看一看,赏个花吃个饭”,而是有着充分的精神享受和情感体验的需求,这也意味着乡村旅游必须在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上做文章。

  旅游产品想要形成吸引力,必须在内涵和创意上有着独特之处,除了道路、景点、宾馆的修建外,还要在文化导入上下功夫,只有具备了自身的独特魅力,才能让游客闻名而至,而不是走马观花后留不下任何印象。我国的乡村旅游其实本身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数以百万计的村落在景观、人文、历史方面都独具一格,完全可以借由既有的优势加倍做好旅游文章。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乡村开发建设,目前我国大量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古村落正在急剧减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旅游开发的短视行为。

  另外一点就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之一是帮助乡村脱贫,但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却以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发展乡村旅游,无疑已经背离了初衷。乡村旅游业的主体不能缺少农民,不能将之排斥在外,目前乡村旅游的模式绝大部分都是“资本下乡”,当地政府引进资本公司,以景点运作的方式发展旅游。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市场化运作可以极大地提升开发效率,但并不代表不能与当地农民取得双赢,关键是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经营者要有农民福祉观,能够看到农民参与进来后带来的正面效应。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的发展无论是在文化内涵上还是在资源整合以及农民的参与上,都需要进一步做好做实,让乡村旅游能够真正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品质的提高,实现多赢的局面。          张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态
   第B07版:品牌
   第B08版:国际
小蜜蜂助力农业增“绿”大变革
需在产业导向上坚持惠农利农
发展乡村游不能挤占农民利益
东方城乡报热点B03发展乡村游不能挤占农民利益 2017-07-25 2 2017年07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