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戴建君表示,“在国外,如果在大学学的是兽医,那么将来就一定是做兽医工作。但国内并不是如此,毕业生都是根据市场自主选择就业方向。一提到兽医,很多人就认为是毕业要当宠物医生,其实牧场的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也需要大量的兽医人才。不要低估这个行业的价值,它可以为人们建立一道更好的食品安全屏障。”
刘秀梵更是对新一代科研人员与在校大学生提出了建议与期望,“要坚持自己的选择,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兽医工作者肩负着动物健康、人类健康的重大使命——这一点,人们对此认识不够,也宣传得不够。”
校企结合培养人才有优势
当下,畜牧兽医行业求贤若渴,如何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接轨的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建忠说:“国家正在实行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畜牧兽医行业也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需要一大批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科研人员,也需要一批勇于担当的实干型管理人才,但我们更需要一批扎根在第一线的踏踏实实工作的基层人员。”
大中专院校与科研院所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地方,也是检验人才的基地。所以,企业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积极创新,培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戴建君将校企合作总结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他解释说,大学的优势一是人才优势,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中人才聚集。二是研究体系比较完善,研究平台丰富,条件较好。三是基础研究能力、社会影响力比较强。而企业方面,他们对市场非常敏感,了解市场的第一手信息,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此外,它们还具备资金优势,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也有先天优势。
而具体到如何培养人才,与会代表也都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作为全球动物保健领域的领导者,勃林格殷格翰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优秀的动保产品,也为市场培育专业的人才。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业务副总裁郎世峰博士表示,“10年前,我们与12所专业院校合作开展了奖学金项目,希望能促进中国畜牧兽医人才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如今,已经有553个学生获奖。”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书记张永光说,“从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和未来需求来看,学科设置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而应该根据每一所院校的文化沉淀和自身特长,特别是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杨汉春则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做了补充:“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应该往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其实我们现在的专业学位在弥补本科培养的不足,就是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完)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