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可回头,遗憾的总是需要一点点采集弥补。如果生命此刻就戛然而止,遗憾的是我没和他相见。
今年初春,我和他是在一个网络交友平台认识的,刚开始大家聊天都是没有目的性的,所以很敞亮。通过短暂的寒暄之后,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并且加了微信,毕竟微信是现代人交流的主要工具。起初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听他介绍了下自己:“我叫钱兢,天庭饱满,国字脸,单眼皮,鼻梁高挺,外形酷似电视台的双语主持人季小军。我的生日是1973年8月2日,狮子座,单身。身高175厘米,体重75公斤,衬衣穿41尺码,鞋穿41码,我的菜谱中鸡肉除外,其他都可以”。咋一听,是不是感觉像彼此为了相亲呢?介绍得这么详尽。然而并不是,一切待我慢慢叙说。
没错,那是工作之余第一次关注他的朋友圈里发的一条:“人一生谈三次恋爱最好,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我就说:“那你谈了几次?”他说:“准备第三次。”我回复:“余生请多多关注。”他说:“可以的。”
这才是吸引我想去真正了解他的原因吧。
记得那次他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喜欢做销售,可连自我营销都吃力。”他说:“那就是销售了?”我问他:“你看我是那块料吗?”他说:“你情商高,有的。”我说:“煮的,情商高也是您自个儿吧?”他说:“好的呀,盐稍加。”我说:“这个可以有,再加点孜然,味美。”他说:“我也喜欢。”我说:“怎么连呼吸都一样的?你告诉我哪是您不喜欢的?”他说:“喜欢就是喜欢。”我也是醉了,碰见一个这么聊天默契的人。
人生最美妙的时刻不是热恋,而是有人忽然闯进你心里的那一瞬间。仿佛拥有了新的世界,叫人相信所有的剧本都是为你我而写。
●第二天,他又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我不会了解,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一个你,让我回味、让我心醉。”我就及时发评论,问:“who?”他回复:“YOU。”我私信她说:“自惭形秽啊。”他回复:“怎么会呢,百合?”我说:“你应该很抢手,轮不到我。”他说:“没有啊。”我说:“没有合适的,考虑考虑我,我滞销。”他回复:“好的呀,你又不滞销。你热销,我喜欢你还来不及了。”我说:“说真的,不开玩笑。”他回复:“你不会没人的,我要你。”我问:“无论多么不堪?”他说:“是的呀,无论怎样。”我问:“能承受多大幅度?让我有个思想准备。”他说:“你可以说说。”我回:“我要你说,看符合你的条条框框不?”他说:“我喜欢的,适合的。”我问:“怎么判断?”他说:“感觉到你……”我说:“那不靠谱的,见到真人会太失望。”他说:“照片也一样的。(介于刚开始聊天的时候他让我曝照,我发了几张生活照给他)”我趁热打铁借机说:“那有空去领证,你敢么?”他说:“我当然敢。”我回:“那请带上证件。”他问:“你不后悔啊?”我回:“怕你后悔。”他说:“怕你。”我说:“你没了解个人背景情况敢吗?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他回:“你自己问我啊。”我说:“你还是说说你的梦中情人是怎样的?我好有个参考。”他回:“会过日子。”我问:“你看我像么?”他回:“像的。”
其实我并不喜欢结交朋友时,一开场就询问对方的职业或者别的,因为我自己也拥有一份优渥的工作,各方面还算可以。我更关注的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素养。能打动我的,恰恰是他的文字功底和胆识。确切的说是欣赏他的才华,也许你们会问我:怎么能通过朋友圈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才华?我想朋友圈风格也正是一个人的知识、眼界的载体吧,他关注的东西正好是我所喜欢的。毕竟人与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这样一来二去的我们才有了更深层的对话。
通过大概一个月的关注和交谈,我知道他是一个教授,自己还创办辅导中心;因为他朋友圈后来晒出小萝莉们在学校用餐时的照片,当时还以为是他女儿。随后他解释说:“不是的,是我学校的学生。”我想他之前也应该成过家,毕竟都四十出头的人了。之后他会在晚上下班告诉我:“百合我下班了。”我就回复:“洗洗早点休息吧。”他又会说:“我想你了。”我说:“我还是做你的Fans,暗自关注向你学习比较合适。”他说:“不要,你是我的……(言外之意,大家可以意会)。”我说:“我没有一点能配得上你,哪像你教授桃李满天下,很多事情单凭一味的自信好比痴人说梦。”他说:“你是在说我吗?”我说:“没有,你如果知道我的过去那你准掉头走人了。婚姻也是同样能量等级的才够格。没有足够强大内心的人是不会接纳的。你认为我哪方面是你所需的?你会妥协要一个一无所长还一无是处的女人?不能够吧?等你觉得能包容我再说吧。”他说:“会的,百合。我乐意!”
记得当时有个朋友听我说起和他的谈话,就问:“你是有多看不起自己,多卑微啊?你才认识他这么短时间就爱他到尘埃里了。你过去哪里不好了?不就是恋爱失败几次?他没有过去?一个人的岁月时光不都是由过去一天天组成的吗?”
也许我天生的性格就是向来喜欢直言不讳,丑话先说在前头,不喜欢藏着掖着。在功利、浮躁的环境中,常说人与人之间切忌浅交深谈。可缘分这东西真的很奇怪,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他的存在,就能惊醒你所有的感觉。开始就坦白能减少人生成本,如果没有意向发展也没必要浪费时间。
我想,当一个男人会向你倾诉、愿意分享他的世界,说明在他的心里你是被认可的。在这个生活快节奏的时代,职场人士似乎都练就了金钢不坏之身,有苦闷、憋屈的事情都学会了就地自我消化。我是很少发朋友圈的,在工作的时间总发这些,让领导知道肯定认为上班时间玩忽职守。而他一天最少能发40条,光看他的朋友圈已经花不少时间了。我就默默地做阅读理解和评论,通过微信每天的聊天更能知道彼此的爱好、动态。有阵子工作繁忙,没有联络,压力山大的我失眠了,子午时分拿起手机看他的朋友圈,内容是:“不知道现在的你在干什么呢,是在家?是在梦乡呢?还是在外面?你知道么,我很担心你,你知不知道当我一觉醒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看看有没有你的朋友圈,你的状态,你的消息,我想我是不是疯了?”我当晚就评论:“至少不是我,我会嫉妒那人能让你牵挂。”他立马回复:“就是你。”我说:“骗我,我爱上您啦,怎么办,可我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我怕您抛弃我、放弃我。我在梦里哭醒了。”他回复:“我也是。”我说:“你骗人,你一直很理性的,一直是我傻冒来着。”他回复:“没有。”
正因为这种及时的回应才感知有那么一个人在另外一端那么的在乎你的感受。曾经经历过谎言和背叛都觉得不会再相信爱情了。后来我说:“我不相信爱情,我相信你!”笃定他值得信任。看过心理学上的暗示法则:“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到什么,这叫心想事成;你怀疑什么,什么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这叫不信则无;你抱怨什么,什么事就在你身上发生,这叫怕什么来什么;你相信你能与不能都是对的,不一样的意识决定不一样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需要突破的就是自己内心的障碍;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是潜意识的推动,所有成功都是来自于相信和自信。”我明白了,不管事情如何,我都要乐观,他的出现又重新燃起了我的信心,相信爱情是场最美最远的旅行,任何事都击败不了爱,唯有自己。
●这种交流互动方式一直持续5个月,可线上再多的交流都不如线下一次真实面对面的碰撞,网络不是有见光死的说法吗?于是我总找机会向他发出邀请,而他总能找着理由避而不见。有时好奇心真的会害死猫,他越拒绝,越让我不得不怀疑之前深信不疑的东西(他到底有没有女朋友、还是已经有爱人?我想有个答案)。如果没有,我可以主动追求,这样也光明正大;如果有就保持该有的距离。既然有他电话,在一天晚上8点左右我干脆拨起电话,电话在我一直呼叫的时候没人接听,也许当时他正在开会,忙于公事。随后又收到他的短信回复:“很抱歉,我现在不方便接电话。”我很焦虑,各种恐慌,惧怕知道事实面临分离,又抑制不住情绪,接着仍给他去电话,可手机传来的是:“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连着夺命Call了四五次,全是一样的语音信息。真的都不敢相信,怎么就被拉黑名单了?掐掐自己的手,我是在睡梦中吗?瞬间感觉一个这么有默契的人完全从你的生活中抽离远去。其实这世界上本就没有无时间赴的约,无非你不是对方的菜,反思还是自己太弱了。忽然想到《简爱》中的一句到根的剖析:“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为过强的对手让人疲惫,太弱的对手令人厌倦。”
●我翻然醒悟,那是怎样的一种内心孤独。人与人的交流为何如此深不可测、扑朔迷离?即便是伴侣、朋友、同好,每个人的生活进程、变老的时间、对人事物的看法观点会逐渐变得参差不一。绝大部分时候,你们只能“一起”一段时光,你不可能真的让另外一个人完全陪伴你、理解你,你也不可能完全的陪伴、理解另外一个人。
就像上世纪80年代,人类在北太平洋捕捉到的那一只频率52Hz的鲸鱼。它在海洋中游吟二十多年,却因为发声频率远高于同类的听觉上限,而从未有过知音。我们都是52Hz的鲸鱼,语言贫乏,交流困难,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试图走进人群,以为可以宽慰寂寞,却依然很难排遣孤独。哪怕遇上相同频率的人,也只能互相安慰一阵子,然后又各自上路。兜转长路,才发现其实一直陪着你的,不过是自己。在《孤独六讲》里,蒋勋如是说:“不是应对孤独而是习惯孤独,我们心照不宣的是,群居生活里,虚张声势的喧闹不是常态,孤独才是。”
每当一个人感到寂寞的时候,我就会去吃东西,好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美食。当我在独自吃晚餐时也能用心专注地品尝美食,当我一个人看电影不觉得有多羞耻,当我孤身旅行也能安然欣赏美景……我欣喜的发现,我开始慢慢学着享受孤独。孤独是你认识自己的方式和契机,是一切体验中最接近自我的一种。更重要的是,孤独帮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单身的女人,学会怎样爱自己,然后你才能好好的爱这个世界。两个人时,是把自己割裂出来,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与他人分享。只有独处时,你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
想起初识的美丽,思绪又攀爬上心墙,转眼那些美好的时光就只能封存在回忆中。虽然有对方的电话号码、微信、伊妹儿等联络方式,可从曾经的无话不谈到现在的转身陌路,我想一切还是顺其自然。若是有缘,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定会重逢。天渐渐凉了,在落叶堆积的秋风里,道声:“兢,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