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霾神炮:浮夸之“霾”更要治
  【事件回放】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日益被重视,雾炮车也火了起来。国内多地采购了这一新型工具上路,采购方多是当地环保局、市政公司,每台均价近70万元,其中河北鸡泽县环保局出手最大方,中标价为130多万元。但专家表示,雾炮车能除霾并不科学,实际上就是个洒水的东西。

  【微博热帖】

  @冯海宁:如果说治理雾霾有‘神器’,这个‘神器’其实就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新《环保法》。各地政府只有严格落实这些行动计划和法律法规,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生产方式,蓝天白云才能成为一种常态。

  @关育兵:标榜是“治霾神器”的雾炮车,其“治霾神话”就像肥皂泡,轻轻一戳,立即就破。治理雾霾,当然需要科学施策,但寄希望于“治霾神器”,显然是望梅止渴。减少污染源才是正道。

  【编者观点】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尽管厂家言之凿凿称能治霾,但并未给出精确的数据指标,也没有提供相关证明。但一些政府部门却笃定得很,还通过媒体宣称空气中的PM2.5可由此降低20%,似乎买家比卖家对这一“神器”还有信心。这耐人寻味。

  仅仅是地方政府更容易轻信吗?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鉴于权力的强大动员能力,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设置一些咨询环节,或者要求相关机构出具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并不难。若真想摸摸雾炮车的底,搞清楚一些基本的数据,也不存在任何认知及操作障碍。

  况且,随着污染源研究的深入,各地雾霾成因也渐次清晰,相关部门怎么可能不清楚致霾主因并非是工地扬尘。

  一方面,社会对雾霾的重视刺激、催生了诸多环保关联产业,搞环保产业挺好,但有些从业者不仅自己有天然的忽悠冲动,还会将政府裹挟进来。有些地方政府那么起劲地宣传“神器”的功效,从中可窥见一些端倪。

  另一方面,传统的行政思路有个习惯,那就是大张旗鼓、声势浩大、轰轰烈烈。既然雾霾已成为社会的痛点,迫于舆论压力,有关部门也非常愿意搞出一些大动作,既为“提振”民气,回应关切,也在营造出一种全民动员的宏大气氛的同时,以为卸责、免责的借口,甚至还有政绩考量。你看,又是冲天大炮,又是数据罗列,或者再来一次像此前郑州市那样的全民洗城治霾,多提气!

  至于实效,倒并不重要。很多时候,“做”才是重点,“做什么”、“怎么做”,在行政视野中排序并不靠前。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经过精确计算的“生意经”。

  可以说,“治霾神炮”照出了“浮夸政绩”的“霾”。城市治霾是一个科学治理的过程,应该立足长远,久久为功,而不应总是寄望于“一抓就灵”、“一蹴而就”。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花里胡哨;多一些审慎,少一些拍脑瓜决策。惟有严谨的公共决策才能实现良性治理,别让雾炮车总是放空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倾诉
   第A05版:初恋
   第A06版:艺林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综合
   第B03版:视点
   第B04版:图说
   第B05版:旅游
   第B06版:浦东
   第B07版:禁毒
   第B08版:副刊
专家:应制订低温津贴发放标准
上海多校使用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
沪社保欠缴“黑名单”扩大公示内容
抓拍
陕西3千名大学生信息泄露 不知情下被办信用卡
沪“爱心冰箱” 遭遇“成长的烦恼”
热议
上海长途客运南站15日 开售春运 票预售30天
治霾神炮:浮夸之“霾”更要治
冷空气过后申城周末气温回暖
东方城乡报一周A02治霾神炮:浮夸之“霾”更要治 2016-12-16 2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