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青少年时期因父母疏于管教,从初中开始就辍学在外,曾经也打过多份工,但由于技能不足和恒心不够,都不能做得长久。渐渐地,在“伙伴”们的引诱下,他的心思离工作越来越远,从无心工作到几个月不回家,再到最终吸食了毒品,他的人生一步步地走向下坡路。
●初步接触,调节家庭沟通
小文初次因吸毒被查获后仅三个月又再次因吸毒被查获,签订了社区戒毒协议后,社工与他的工作关系正式建立,社工了解到他有三年左右的吸毒史,最早是从止咳药水开始的。初期通过与小文及其家属的沟通,社工了解到他们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且近几年来父母对于小文的约束力也越来越弱。社工分别与小文的父母进行沟通,建议父母改变硬性的沟通方式,避免以暴制暴的行为,用缓和的方法软化小文执拗的错误观念,逐渐促进他改善行为。
●锻炼意志,促进自我调整
接触几次后,社工要求小文履行协议,在面谈过程中,他一直不停地冒着虚汗,社工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他服用止咳药水的生理反应,在与他沟通后,社工也证实了猜想,小文确实是在两天前服用过止咳药水,他也承认由于止咳药水的特殊性,靠自己根本无法克制。于是社工在对他进行毒品认知教育以引起他的触动的同时,决定给他施加压力,先从行为上进行约束,然后再逐渐深入拒毒意识。
社工与小文约定进行意志锻炼,五日之后小文应约来到社工点,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社工发现其实他对服用止咳药水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公安不打击的就不是违法行为,并且他也向社工表示这几天忍得相当难受,等做完尿检很可能会再去喝止咳水的。针对他的这种心理和已经出现的戒断反应,社工与小孙商量决定再延长几天以锻炼他的意志,也为他的生理戒断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在一周的忍耐后,小文终于检测出了阴性的结果,他也向社工表示这些天的忍耐让他体会到了不易,但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神振作了许多,出虚汗的情况也明显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社工准备进行下阶段的戒毒计划时,小文玩起了“失踪”的把戏:先是不接社工电话把自己反锁在家中,尔后是跟着伙伴们去了市区讨债,社工几次催促都没能把他拉回来,最终他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
●专业反思,重建工作关系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为了更好地做好出所衔接,社工也联系了小文的父亲商讨了戒毒的方案。小文出所的那天,社工到强戒所去接他,小文开始情绪激动地向社工诉说他这745天对于自由的渴望,同时多次要求社工帮他办理低保和补贴,认为这是自己吃了这么久的苦应得的。社工认真倾听着、说明着、尽力地化解他心中的愤懑情绪……
这两年的强戒生活,让他积累了一身的戾气,不仅是因为环境的艰难,更是受了所内人员的交叉感染。在回到社会的第三天,小文和他的两名小伙伴一起来到社工点,用“兴师问罪”和命令式口吻向社工索要出所补贴,面对社工对于相关政策的解读,他因受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完全无法听进去,并且执意要求社工帮他写补助申请。之后他到村委与司法所索要都因不符合条件得不到结果,他的情绪开始越来越激动,与社工针锋相对。社工无奈之下找到了他的父亲进行求助,经过父亲的引导,小文稍有收敛,社工则及时以自食其力来转移他的焦点,并决定给他时间来思考未来的人生要怎么走下去。
一周之后,冷静下来的小文主动找到社工,要求社工给他介绍一些铲车培训的资源,社工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通过与相关培训学校的咨询和劳务所的沟通,把过滤后的最便捷有效的信息及时告知小文,也鼓励他跨出自食其力的第一步。经过这一次,小文感谢社工的帮助,对社工的态度有了转变,社工与小文的工作关系重建,小文也开始踏上了就业路。
●跨越障碍,推进积极就业
工作关系步入良好的状态,紧接着下一步,社工的工作重点就自然地转到了恢复小文的社会功能上。在社工看来,他身体已经脱毒,要想从心理上完全脱毒,必须从源头上切断导致他复吸的因素,完善人格、恢复社会功能就是有效的途径。社工在多次面谈中积极促进小文认清自身定位、认识自身需求,也对他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建议。小文也逐渐发现原本身边的小伙伴们的改变,发现自己已经在这个群体中格格不入,因此在取得铲车证后,他开始主动寻找工作。
然而小文的就业路走得并不是很顺利,就职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小文出现了气馁的情绪。面对他的消极情绪,社工主动和他一起回顾总结失败的原因,反思自身问题、建议他改善形象、引导他要挖掘自身的优点,也告知他面试需要注意的沟通语境、技巧等。小文也在不断的自我尝试中重新定位,从只看招聘铲车工的职位到车床工,对于就业形势的认知也促使他一步步地进行自我调整,而各单位关于文凭、工作经验、熟练程度等较高的要求,也让他觉得自己境地很尴尬。就在小文迷茫无措时,一条招聘铲车工的信息跃然出现,基于就业基地的便利条件,社工立即联系单位推荐小文就业,并且陪他一起到单位去面试。在等候期间他表示经过了这一次的强戒和回归社会后看到的现实情况,其实对他而言也是一次观念上的碰撞,让他选择了以就业这道“清粥小菜”来替代纸醉金迷这道“山珍海味”,回归朴实的生活状态。
很快的,小文收到了单位的入职通知,他对社工也是充满了感激,再三地感谢。目前小文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不仅对于他心理戒断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同时由于他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单位领导的肯定,满足了他心理上被尊重的需要;稳定的生活状态也带来了父母态度的改变,他的情感归属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作者系奉贤区思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团镇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