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6岁5个月大的女儿正式步入了小学的课堂。习惯了由她奶奶接送的女儿在我去送她开学的当天早上执意要自己背上书包穿戴整齐走进校园,这是她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从此很多事情需独自面对,神奇的是,这一切她自己仿佛都有所预知,当天的早上认真地听完我给她讲的每一句话,频频点头,弄得我都有点嫌自己啰嗦了。
校门口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早早就位,为孩子们隔开了安全通道,校门口的道路上虽然车辆满满当当却井然有序,没有随意的变道和鸣号,老师们提早来到校门前接走自己班上的新生,笑容亲切自然,门口的保安严格地执行着学校的规定,不允许好奇的家长走进学校的大门,一切按部就班,平稳顺利。但另一方面从一些细节中仍然能看到家长们的焦虑。比如笔者仍然听到家长志愿者们在相互打听着关于“分班”的细节,比如校门口还有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在散发着传单,家长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计算着自己的孩子还能否挤出空余时间参加辅导……
近期一部由黄磊和海清主演的《小别离》再一次让孩子的教育话题提升了“热度”,大家一边在“反思”,一边在“跟随”,反思我们的教育评判体系和机制,跟随着要成绩、要名校、要出国的趋势,一边谴责、一边趋附,何其矛盾,何其痛苦。笔者倒是对该剧的剧名颇有感悟,上学只是在空间上和家的一次“小别离”,是孩子从完全依附于家庭生活到自己独立面对和处理事情的一次转变,但并不是和自己童年的“别离”,因为一旦和天真、快乐的童年别离,此生便可能再也无法找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