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语文教学要崇尚慢文化
  □金哲民

  语文教学可不可以搞“大跃进”?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审察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追求快捷速度,片面追求高效课堂的现象比比皆是。让学生读书,还不到二分钟,教师就急于叫停;让学生解词,还没有查找,教师就急于告知;让学生答问,还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急于给之;让学生作文,还没有来得及构思,教师就急于交流……一堂课,内容塞得满满的,过程走得匆匆的,效果显得平平的。如此求快的语文教学未必真有效率,要知道欲速则不达啊!这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赢的是近利,输的是未来。

  一、让慢文化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常态

  “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慢功出细活”、“慢火出真味”、“十年磨一剑”、“板凳须坐十年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就是慢文化的精髓所在。语文是母语,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语文和慢文化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语文的细胞里面浸润着慢文化。语文权威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语文是农业,决不是工业。此话再形象不过了。语文能力的形成就像田里的庄稼一样,要有日复一日的阳光照耀,要有日复一日的雨露滋润,在慢慢等待和耐心培育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积温,形成一定的积淀,才能结成丰硕的果实,才能有快乐的收获。如果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那么必将一无所有。既然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慢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的过程就不应该是一个步履匆匆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慢下来,才可以引导学生发掘到语文里面简单而神奇的美。

  好的语文课是具有慢文化的课堂,从本质上说,课堂是学生一段非常重要的生命旅程,如果将这段旅程人为地加快,学生学习语文只能是跑马看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小学生,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处于不强的阶段,快节奏的教学对他们来说,必定是眼花瞭乱,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只有慢下来,学生才可以理解字词的音形义;只有慢下来,才可以品味句段的语言美;只有慢下来,学生才可以体验文章的真挚情。文化批评家叶匡政下过一个富有哲理的断言:“慢,才是活着”。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习语文像陀螺一样,快速地飞转,那么这个幼小的生命是承受不起的。这等于在扼杀学生的生命。我觉得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会影响到学生生命质量。我们应该要充分焕发学生学习的生命活力,把语文教学的脚步慢下来,让慢文化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常态。

  二、小学语文教学崇尚慢文化的几个关键点

  崇尚慢文化,并不等于支持慵懒,并不等于拖延时间,并不等于不要效率。快与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我们要的是张弛有度的慢文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好几个关键点:

  1、学生读书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经典的范文,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真情实感都体现在字里行间,只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才能理解得准确,领悟得深刻。所以这个时候,教师须放慢教学的脚步,不为了教学的进度而主观限定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把书读通读透。

  2、学生思考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当我们向学生提问时,就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真正精彩的课堂往往不是来自急于求成的有心栽花,相反,耐心地等待会带来不可言说的惊喜。我们千万不要被“小脸通红,小手林立”的争先恐后地抢答假象所迷惑。如果一个问题下去,学生们即刻小手高举,这只能说明教师提问的质量很差,提问的价值很低。学生不用深入思维就能回答的问题的教学,那是浅教学。

  3、学生议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只有教师的繁琐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争议的课堂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课应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因此组织学生议论时,无论是辨析一个词,还是讨论一个问题,都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准备充分,议论充分,以便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议论的过程中来。学生们都能积极地议论起来了,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着轻松的活力。

  4、学生碰到困难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温馨的照顾。要善于鼓励,适时提醒,让他们“别着急”,“慢慢来”。如果不给那一些“慢一点”的孩子以时间让他们展现自己,他们就会更加没有自信。这个时候能慢下来,等一等,对孩子们来讲是必要的,有价值的。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语文教学的节奏,也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公平。

  速度和效率是现代性最迷人的陷阱,它意味着没有终点和极致,人可以无限地提高效率,但其带来的后果必将是让人远离自身的人性和生命的价值。同理,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和效率,那么也会失其自身的功能价值。日本教育学者佐滕说:“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这句话适合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更适合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今天这个变化急剧、有点浮躁的时代,我们亟待一种哲学的启迪,期待一种慢文化的熏陶,讲解时娓娓道来,交流时轻松自在,提问时耐心等待,感悟时个性多元。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昆德拉向世界发出了追问:“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每个语文教师也应该追问一下自己:“语文教学中慢的乐趣在哪里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倾诉
   第A05版:初恋
   第A06版:艺林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健康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综合
   第B03版:视点
   第B04版:图说
   第B05版:旅游
   第B06版:浦东
   第B07版:科普
   第B08版:副刊
合力奏响颛桥好声音“颛桥家园”微信矩阵热辣上线
浦东作家倪辉祥第16部新著《七彩情缘》问世
创意打动你我他 爱在菊园北水湾
读弟子规 学拳舞技 悟传统道
小学语文教学要崇尚慢文化
何敏散文选《难忘的追寻》出版
东方城乡报民生A07小学语文教学要崇尚慢文化 2016-09-02 2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