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一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道德绑架”不该有 “道德散架”更堪忧
  【事件回放】日前,一则题为《阿姨,对不起,我不能给你让座……》的视频刷爆了社交媒体。这则视频通过几个小片段串联在一起,喊出了“拒绝道德绑架”的呼声,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

  【微博热帖】

  @司马童:“道德绑架”不该有,“道德散架”更堪忧。有道是“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各种令人生厌的“道德绑架”,说到底就是缺乏积极主动的换位思考。但这当中,动辄人云亦云地以道德绑架的思维去评判他人之不足,进而为自身道德松懈与欠缺求得“良心安慰”的表现,恐怕同样不可轻视和无视。

  @王钟:人们厌恶“道德绑架”,不是因为心中失去了道德底线,也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美好的情操和公序良俗,而是讨厌道德的滥用和越界。

  【编者观点】

  现实中的确不乏其人,天天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却不用相同的标准要求自己。然而,反对道德绑架,不等于可以有意无意地丢弃尊重道德。提高公众的道德素养,也要防止掉入“谁比谁更烂”的恶性循环,以致让“道德绑架”成了一些人无视修养、不讲道德的轻松借口。比如,公交车上的一些刁蛮老人,固然太显为老不尊,但生活中主动做到为老弱病残者让座,应是一种普遍的道德自律,而绝非什么“道德绑架”。

  一是一,二是二。我们就不会囿于某些失德者的不良表现,就给自身的道德松懈寻找借口。正如有网友所言,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给有需要的人主动让座,如今我们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传统美德和来自人性善良的举动,似乎也越来越成为了备受争议的话题。究其原因,我觉得这未必是弱者“太霸道”了,倒有可能是一些人的内心已变得“很冷漠”了。

  莫以“道德绑架”放松道德自律。网上的一份问卷调查也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适度抬高的社会道德标准,并非是滋生“道德绑架”的温床,而是对公众自觉遵循道德约束的必要捍卫。而相比之下,现在鉴于道德的不具有强制性,某些声音过度渲染这种选择的“一切随心”,反会成为一些人宽以律己、甚至不想律己的“道德散架”。

  在法治社会中,道德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相对下降了。刚性的法律取代了道德的作用。当然,这不是说社会不需要道德了,而是社会对道德的评判标准变得多元化了。“道德绑架”实质上就是一种道德冲突。冲突双方都认可道德是约束人的,只不过我不认同你提出的道德,我为什么要被你提出的道德约束?而且,道德的可约束空间也存在争议,私德与公德的范围也处于扩张与压缩的激烈冲突中。比如,对公交车上的让座行为,究竟是公德还是私德,就发生了不少争议。

  进而言之,我们不是要在让座还是不让座上一定争个高下,而是希望每一个个体都有选择的自由,希望人与人之间能保持一份相互尊重或者说保持“合适的距离”,不要越线、越权,“拿自己不当外人”,随便揣度、判定别人,甚至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套路行事做人。某种角度看,道德、礼貌首先应该用来约束自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一周
   第A03版:人物
   第A04版:倾诉
   第A05版:初恋
   第A06版:艺林
   第A07版:民生
   第A08版:健康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综合
   第B03版:视点
   第B04版:图说
   第B05版:旅游
   第B06版:浦东
   第B07版:科普
   第B08版:副刊
沪年内新增 600处“i-Shanghai”网点
沪高龄老人居家医护试点启动
上海网络餐饮新规9月实施平台负责审核餐馆
图片新闻
高校在火车站设点迎接新生 一天被收费1200元
金山“鹦鹉洲”滩涂湿地项目完工80%
今年中秋十五月亮十七圆
热议
2020年前游客可乘坐观光车游览苏河湾景点
“道德绑架”不该有 “道德散架”更堪忧
申城最高温今起重回34℃ 周日会有一次弱降雨
东方城乡报一周A02“道德绑架”不该有 “道德散架”更堪忧 2016-09-02 2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