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的争议在国内已延续十多年。不过在政府层面,对于转基因这项高新技术的支持并未减弱。
自2004年起,中央每年初发布的“一号文件”都会聚焦于农业发展。新华社统计称,在2007年到2015年的9年间,“一号文件”有六次提及转基因。2007年,文件提出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08年则强调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和2010年,又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品种产业化。
而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成为对转基因技术的最新政策表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两会”期间进一步解读称,“在转基因技术发展方面,一是研究上要大胆,要坚持自主创新。二是推广上要慎重,要坚持确保安全。三是管理上要严格,要坚持依法监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今年也曾公开表示,从国际上来看,转基因作物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其商业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韩俊认为,所有转基因产品在商业化种植之前,都经过了大量安全性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结论的。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说,就技术而言,转基因与常规育种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依据是否采用转基因技术这一标准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并不科学。而在国内目前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黄昆仑表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已有20年的时间,在安全性方面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已有定论: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并未证明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伤害。
黄昆仑表示,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先正达和孟山都、杜邦及拜耳等公司都位居国际第一梯队,如果中国化工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对于目前较为薄弱的中国种子行业而言,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飞跃。
朱祯也指出,虽然中国在农业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技术能力不弱,但是目前产业化能力还不足。如果此项收购成功,对于推进国内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产业化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庄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