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贷款屡屡碰壁
河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制
  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几年迅速发展,但仅有的耕地、自有住房及少量农机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要求,贷款难、贷款贵现象普遍存在,不少经营主体只得靠民间高息借贷维持经营。专家和种粮大户等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同时,推出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产品。

  银行贷款屡屡碰壁

  经营主体无奈民间高息借贷 

  石家庄市赵县南姚家庄姚凤娟成立的合作社目前共有3000多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从合作社成立之初,她就一直为贷款的事犯难。 

  “收的麦子、农机具在那摆着,还有房子可以抵押,但银行的人来了,说这些东西没法走手续,不给贷。”说起去银行贷款的经历,姚凤娟一肚子“怨言”。“我们买的农机具都有正规发票,总共价值260万左右,还有一辆轿车也能值五六万元,我之前在银行也没有不良记录,可怎么就是不给贷款呢?” 

  为填补资金空档,姚凤娟只能从其他人那里按照1分3左右的利息借贷。“一分多的利息,太高了,能不用就不用,可有时候必须得用。” 

  “种小麦资金投入大,周期慢,盈利不大。”为多挣钱,姚凤娟一般把小麦存到种玉米后再卖。“可是中间这段时间,贷款的利息需要不少钱。” 

  为减轻高额利息带来的负担,姚凤娟的丈夫会在麦收时去河南开收割机。今年,他们开着家里6台收割机出去工作了半个月。“特别受罪,可是不去不行。”姚凤娟说,“要是能有别的办法来钱,肯定不干这个。” 

  “我们不是没有还款能力。银行要是给我们贷款,只要把小麦卖了,不用到还款期我就可以还款,可就是走不到这一步。”姚凤娟说。 

  在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市,姚凤娟的情况并非个案。在银行贷款碰壁后,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了民间“高利贷”,有的甚至靠“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滚动借贷方式发展。

  “贷款难、贷款贵”

  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据调查,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影响再投入生产已成为很多传统的种植户、养殖户、回乡创业的“新农人”面临的共有难题。 

  姚凤娟说,合作社想要建烘干厂,可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没有建,“小麦还好点,去年因为没有烘干厂,玉米坏了很多。” 

  80后小伙儿梁云凯是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小李庄村的村民,2013年返乡创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梁云凯的综合农业园区年收益达到近30万元。 

  梁云凯认为,贷款不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返乡创业的脚步。“农业见效慢,青年‘创客’要想进行规模种植,需要大量资金前期投入,但很多返乡创业的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没有资金积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发展。” 

  保定市徐水县李文兵经营着一家奶牛专业合作社,他也面临着贷款难题,“牛舍和其他的抵押都不值钱,抵押物不行,银行觉得风险高,养殖业想从银行贷款,几十万可以,多了不行。但是几十万根本无法满足提档升级的需要。”李文兵说。 

  与姚凤娟等不同,石家庄市奶牛养殖小区负责人屈伟去年5月成功地从银行贷款了180万元。

  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可屈伟却有了新的烦恼。银行要求从贷款成功的第一个月开始还利息,仅是其中一家的利息每个月就需要还6万元左右。“现在每月管理费的一半以上都用来付贷款利息。刚贷款,还没有用到实处,就要还钱。不仅如此,贷款的钱太少了,还没有用来改造牛舍,就花的差不多了。” 

  避免恶性循环

  应加强监管机制创新金融产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大多数经营主体缺乏银行贷款的有效抵押物,仅有的耕地、自有住房及少量农机具无法满足贷款需求,贷款难、贷款贵现象普遍存在。大户们期盼能够真正为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渠道。“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只会让农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经营效益永远只够支付利息,难以偿还贷款,更别说是扩大生产规模了。”姚凤娟说。 

  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同时,推出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产品。 

  专家表示,商业金融机构追求盈利,倾向于按照经济效益衡量,所以对于贷款给合作社的前提是其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恰恰农村合作社缺乏抵押担保的能力,没有相关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押。 

  专家建议,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可同协会、专业的担保机构合作,创新产品,按季节性对合作社进行贷款。 

  同时,专家表示,目前大量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政府应加强监管,对没有资质的、盲目进入的,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包括进入、资质审查和风险金的监管制度,以防止出现流转大户经营不善跑路,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另外,屈伟等表示,希望银行能落实贴息贷款或无息贷款,助力农业发展。

  郭雅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三农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河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制
发改委: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山东试点“信用互助” 破解农民贷款难
“十二五”期间整治新增耕地2556万亩
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二十四)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河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制 2016-03-03 2 2016年03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