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沪郊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青浦区金泽镇外来媳妇邵如巧的创业故事
~~~——青浦区金泽镇外来媳妇邵如巧的创业故事
~~~——青浦区金泽镇外来媳妇邵如巧的创业故事
~~~——青浦区金泽镇外来媳妇邵如巧的创业故事
~~~——青浦区金泽镇外来媳妇邵如巧的创业故事
~~~——青浦区金泽镇外来媳妇邵如巧的创业故事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发到餐饮的跨界生意
——青浦区金泽镇外来媳妇邵如巧的创业故事
  沪郊淀山湖西畔的青浦区金泽镇商榻社区,有一家“巧姿味”饭店,说起其掌门人——“巧姿”,熟悉她的人都夸奖其是一个敢闯敢干,.勇于担当,将美发到餐饮的跨界生意都做得红火的的创业者。她,就是该镇双祥村村民沈林的外来媳妇邵如巧。

  □通讯员 叶建生 记者 忻才康   

  来沪打工成为外来媳妇

  “巧姿”是乡亲和顾客对邵如巧的昵称。人到中年的巧姿,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人。上世纪90年代初,她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先后做过镇文化站出纳会计和幼儿园老师。为了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1994年,她辞去幼儿园老师的职务,来到青浦水乡商榻镇,进入上海淀山湖时装厂打工,后经热心人介绍,与双祥村青年农民沈林相识,于1995年7月结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

  双祥村地处僻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巧姿与丈夫经济收入不高,除种田外,家里依靠挖泥做坯家庭式传统副业,生活并不富裕,连翻造房子还借了债。为了改变家庭经济落后面貌,她说服公婆,做通了丈夫的思想,毅然辞去服装厂工作,带领全家人走发家致富之路。

  开美容理发店生意红火

  到镇上开店做生意,是巧姿多年的梦想,她在老家也曾想尝试,限于多种因素未能实现。开什么店做什么生意?经过一番考察,她选择了开一家理发店。1998年秋,她从头学起,自费到市区的长宁区新亚学校学习理发技术。为了早日掌握理发技术,每逢节假日,她与几名同学一起带上理发工具,专门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不到半年时间,她就基本掌握了所需一年学习的理发课程。第二年开春,她就在商榻镇的农民街上租赁只有15平方米的门面,开起了理发店,成为双祥村里第一个进镇开店的女村民。

  由于服务态度和蔼,加上手艺不断进步,仅五年时间,巧姿不但还清了翻造房子欠下的债务,而且还在商榻镇上金华新村购置了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房。接着,她投资10万元,租赁商蔡路87号至92号四个店铺门面,将经营面积从15平方米扩大到150平方米,开起了商榻镇上第一个美容美发店。

  主动转型经营餐饮行业

  2013年3月,巧姿在丈夫的支持下,把金华新村80平方米的商品房卖掉,先期投资40万元,把巧姿美容美发店转型为巧姿味饭店,一炮打响;当年下半年,她又将隔壁的金陵饭店合并承租下来,投资20万元,将饭店装饰一新,短短半年时间,先后投资60万元。至此,饭店经营总面积达到650平方米,其中大小包房16间,中等饭厅2间,宴会大厅300平方米,共有饭桌70余桌,可容纳800人一次用餐,为服务商榻地区人家婚庆喜筵提供了方便。

  为丰富水乡特色菜肴,巧姿招聘的7名厨师,分别来自市区,安徽、江苏和商榻,使商榻红烧扎肉、商榻红烧蹄子、商榻羊肉三吃、清蒸白丝鱼等菜肴,成为巧姿味饭店的招牌菜,不仅吸引当地顾客光顾,甚至连市区顾客纷纷慕名而来,节假日更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与此同时,巧姿还不惜工本,投资5万元安装了一台空气净化器,使饭店周边环境减少了污染,获得了社区居民的点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周刊
   第B02版:三农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各地
   第B05版:解读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美发到餐饮的跨界生意
烹饪安全饮食 享受健康人生
青浦练塘镇一批中小企业获认市『专精特新』
红柚园成为沪上旅“柚”胜地
坚守,只为一份责任
广告
东方城乡报沪郊经济A03美发到餐饮的跨界生意 2016-01-07 2 2016年01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