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褐纹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2~9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夏、秋季多台风暴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在栽培上,苗床湿度过高、种植过密或生长茂密、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在品种上,条茄、白皮茄较圆茄明显抗病。
【防治措施】
(1)采种与种子消毒: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干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包衣,包衣使用剂量为种子重量的千分之3~4,包衣后晾干播种。
(2)选用抗病品种:在重发病区种植条茄、白皮茄等较抗病品种。
(3)轮作:病残体是田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而且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故重病田应与其他蔬菜实行3年轮作制,以减轻病害发生。
(4)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施足基肥,促进早长早发。
(5)化学防治:茄子结果后开始喷洒药液,视天气和病情情况,隔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绿色防治用药:农药可选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40~300克)、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1000~12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80~100克)、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5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000~4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5克)、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0克)等喷雾。
常规防治用药:农药可选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农利灵)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托布津)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