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崇明县城桥镇围绕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以“福民、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集中力量,通过不断优化社区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文明素养,促进社区文明建设,从而助力文明城区创建,造福城桥居民。
创建文明 宜居是基础
今年以来,随着新崇社区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的不断推进,许多困扰居民心头的烦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到创建活动中。
“您好,麻烦您把电动车停到指定区域。”一走进新崇社区30号,就看见新崇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在进行联合走访。新崇社区是崇明县城繁华地带,辖区内商铺林立,开放式小区、老平房较多,社区管理难度大,任务重。在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中,该社区以组团式网格化为单位,将辖区范围和各类人员实行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的网格化责任管理,将镇党委领导、居委干部、各类协管员、物业、业委、社区志愿者等力量分配进入每个网格,通过推进每天的联动巡查、居委干部走访机制,为百姓解决了不少“烦心事”。
家住陈仓门弄12号平房的陈阿姨多年来坚持在房前种菜,周边居民对此很不满,面对这一难题,网格化责任管理人员一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同时积极向镇政府反映并联合城管、房管局、物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达成协议:要求陈阿姨在五个工作日内,将场地内的种植物、堆积物等自行清理,物业公司在该区域进行水泥地铺设,还居民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周边居民为此很感动,给居委送来了感谢信。
以创建宜居社区为突破口,城桥镇在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以法制环境、服务环境、投资环境等支撑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软环境水平,实现以高效能管理和绿化、净化、美化、香化为特征的环境品味的显著提升,努力做到人居环境舒适、社区服务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环境良好。
增强活力 文化为引领
为丰富退休老年人生活,新崇社区创建了由社区老党员和热心公益的居民组成的“党员谈心室”,并使之成为社区管理的议事园;由社区喜欢学习科学小常识的爱好者组成的“科普学习园”;还有文化健身的快乐园、邻里互助的温馨园、楼道编织房、书香文化楼、体育健身楼等特色楼道。
在城桥镇江山社区,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合唱比赛、舞蹈展示、太极拳交流、老年戏曲队、老年锣鼓队等多项文体活动,同时,通过读一本好书,看一次科普展示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陶大婶是玉环小区的一名退休工人,每天晚上去小区广场上跳舞是她最大的爱好,提起居委工作人员,她竖起了大拇指:“社区对老年人跳广场舞十分支持,每天晚上都拿着音箱到广场上帮我们放音乐,天气炎热时,还为我们提供饮用水。”
今年以来,城桥镇在指导好全镇一百多支民间文艺团队、开展好“市民文化节”、“睦邻文化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基础上,还深入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活动,着力传递家庭文明正能量,传承和弘扬崇明新风。通过“最美崇明人”、“感动城桥人物”评选,宣传身边优秀典型,分享身旁好人好事,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幸福城桥 百姓是灵魂
在东河沿社区居委会的会议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笑容可掬的老同志,人们亲切地称呼她为袁阿姨。她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热衷于公益事业。在担任县镇市民巡防员的日子里,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她整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十字路口、社区楼道、水沟河道……及时纠正乱设摊、跨门经营、乱张贴、乱停车等不文明现象。常有人对老袁说:“你这样辛辛苦苦,不拿任何报酬,究竟图个啥?”她则带着笑容回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投入文明创建之中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城桥镇,像袁阿姨这样的志愿者有很多。新崇社区书记陈惠表示:“我们小区共有各类文明、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调解、治安防范等各类志愿者150多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放弃休息,兢兢业业地服务在社区管理的第一线,环岛自行车赛、亚信峰会、文明指数测评、“三五”行动日、老伙伴结对帮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志愿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