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三农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春市农业生产迈入“集成时代”
  “这个‘机艺结合’技术真好,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这几天,村里不少人找到合作社,请我们帮着深松土地。”深秋时节,吉林长春榆树市晨辉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臣刚忙完玉米收获工作,又马不停蹄地奔走于田间,组织人员、机械对村里的土地进行深松深翻。 

  据了解,在长春市100个“机艺结合”示范点所在村,绝大多数农民对“机艺结合”技术青睐有加。究其原因,除了国家相关惠农补贴政策鼓励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切实感受到了该项技术带来的增产效果。 

  深松深翻“挖”出“机艺结合” “‘机艺结合’是一种综合增产技术,集成应用了包括优良品种选择和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播种、垄间深松追肥、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玉米收获、高标准深松等在内的多项技术。”长春市农委农机处负责人介绍说,今年,长春市共建立了100个示范点,其中包括9个重点监测点。在这9个重点监测点,农技人员均划定了对比监测田,对土壤、生长、根系、产量等22个阶段数据进行对比监测,用来归纳和总结“机艺结合”技术效果。 

  “机艺结合”苗期表现“抢眼” “这个‘机艺结合’技术真不赖,不仅出苗整齐,还能蓄水保墒,抗旱、抗倒伏。”九台凤财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凤财介绍,他家今年一共种了400公顷玉米,其中6公顷采用了“机艺结合”综合增产技术。今年,他们村遭遇了一场大风,在同一个地块,邻居家的玉米像被碾子轧过一样,而他家的玉米一棵都没倒。 

  “从示范田与对照田比较结果看,玉米‘机艺结合’增产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表现出诸多优点。”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采用“机艺结合”技术的地块春季升温快,适宜早播。通过各监测点数据看,“机艺结合”示范田出苗率高、出苗齐。各地示范田株数基本在6~7.5万左右,比对照田多1万多株;土壤含水量高,蓄水抗旱效果明显。 

  “机艺结合”实现节支增效 “前几年,我们村儿的地,一垧也就能打两万斤左右粮。今年用上这个技术后,一垧多打了5000斤粮。”刘臣介绍说,今年晨辉合作社一共种植了120公顷玉米,其中12公顷采用了“机艺结合”技术。通过前段时间测产,顷产平均达到了12500公斤。 

  “采用‘机艺结合’技术种出来的玉米产量、费用等综合效益高。”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示范田里的玉米普遍穗大,子粒均匀饱满,成熟度高,每公顷增产效益在1000元以上。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费用支出明显降低。 

  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播种、高标准深松……集多种增产技术于一身的“机艺结合”技术,在集成出1万公顷高产田的同时,有力地推动长春市农业生产迈入“集成时代”。李中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浙江乐清试点农房跨村“农对农”交易
南京市江宁区农民在绿色循环经济里“淘金”
黑龙江可视系统进粮库农民卖上“踏实粮”
长春市农业生产迈入“集成时代”
东方城乡报三农生活B06长春市农业生产迈入“集成时代” 2014-11-11 2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