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农技推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番茄细菌性黑斑病
  (接上期)

  上海地区番茄细菌性黑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3~5月。年度间早春多寒流侵袭、多连续阴雨天气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早春防寒措施不力,使作物受冻(低温高湿是本病发生的第一诱因,通常植株最感病的部位在近地面处)在棚室的出入口处及棚室两侧易受低温侵袭的部位(最易发病)不注意加强防寒保暖,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缺少通风换气,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生。

  【防治措施】

  (1)选种与种子消毒: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用新植霉素200×10-6浸种2~3小时;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或氯霉素500倍液浸3~5小时后用清水冲洗8~10分钟,然后播种;或用种子重量1.5%的漂白粉,加少量水与种子拌匀后放入容器中密闭消毒16~18小时,清洗后播种;也可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2)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作物实行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3)加强田间管理:开好排水沟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适时开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浇水要用清洁的水源。

  (4)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再侵染菌源。

  (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绿色防治用药:可选20%噻菌铜悬浮剂(龙克菌)300~4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40~300克);72%新植霉素粉剂3000~4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0克);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40~300克);77%硫酸铜可湿性粉剂(可杀得)7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30克);72%农用硫酸链霉素水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0克)等喷雾防治。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72.2%霜霉威水剂(霜危、普力克)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0克);3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65克)等喷雾防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专题报道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农技推广
   第B04版:畜牧兽医
   第T01版:专刊
   第T02版:专刊
   第T03版:专刊
   第T04版:专刊
草莓合理定植效果好
番茄细菌性黑斑病
掌握防冻,确保蔬菜正常生长
棚菜种植湿度调节“四法”
合并公告
露地辣椒适时施肥促丰产
遗失声明
东方城乡报农技推广B03番茄细菌性黑斑病 2014-10-23 2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