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卫丽萍 记者 忻才康
三个“第一时间”
体现贴心服务
“村宅服务点”是唐镇党委、镇政府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为民服务的有效载体。其主要功能是接待群众和处理村宅服务日常事务。去年,唐镇在25个远离村委、群众办事不便的生产队建立19个村宅服务点。镇、村干部深入服务点,通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走访群众建立民情档案、开展村宅环境整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规范服务,真心实意服务群众,使唐镇的村容村貌,乡风文明,治安稳定,村民自治,干群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村宅服务点”还是唐镇党委、镇政府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的“助推器”。机关工作人员以组团式服务形式深入“村宅服务点”指导工作,村行政人员实行轮班制,每天有1-2名村干部到点上参与服务,每个服务点每天有3-5名服务员到岗参与村宅巡查、协助配合信息排摸、环境清洁、驻点服务等工作,使突发性事件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现场迅速化解或有回音,真正实现群众的呼声第一时间能听到、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就给回应、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近年来,新虹村4队由于电线导线年久老化,加上大量外来人员导入,导致电压偏低。每到夏天,这个村150多户村民家中的家用电器无法正常启动,特别是到了晚上7点钟后,空调根本不能启动。新虹村是唐镇的边远村,与张江、金桥镇接壤,村里的电网改造需要得到镇外电力部门的支持。镇组团式服务人员在新虹“村宅服务点”服务时了解到了这一情况,马上联系镇相关部门与外镇电力部门协调,新虹村4队的村民也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电网改造。村民小蔡高兴地说:“今年,终于可以过个舒心的夏天了。”
建在服务群众最前沿的“村宅服务点”,也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到,距离基层越近,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联系的群众越多,一起分担困难的人就越多。
今年春节后,借住在一心村9队的一外来务工者发现租屋里的抽水马桶漏水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找出村委下发的“村宅服务点”服务联系卡,照着上面的电话,打到服务点寻求帮助。就在服务点人员指导他怎样先关住阀门,防止水再漏出来时,村里一名会水电工的村民正好前来服务点反映情况,还没等服务点工作人员开口,电工就自告奋勇地说:“这桩小事体,我去帮助解决。”
“一横五纵”管理
百姓安居乐业
唐镇党委把开展学教活动与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改变作风贯穿在各项工作中,不玩虚功,不图虚名。为了确保群众有事就近办、有困难有人帮、有问题有人管,唐镇将全镇划为“一横五纵”6个区域,分设了6个社会综合管理站,选派机关干部组成6个工作组,定期深入一线,指导和配合各管理站各项工作的开展。
各综合管理站队员24小时深入社区不间断巡逻,通过管理、执法、服务等手段,使问题得以及时发现,消除了诱发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的不稳定因素,实现了社会综合管理的时间、空间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将问题发现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这一切不仅让村市民有了安全感,社区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观,而且提升了全镇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环境卫生、查违拆违、安全生产等方面社区服务的力度。
一天下午,综管巡逻队员在上海银联卡园区巡逻时发现了一辆渣土车走走停停,经验丰富的队员们感觉到这辆车子有随时乱倒渣土的迹象,正当渣土车开到一片视线不太清楚的绿地附近,准备放下“包袱”时,一路跟踪而来的综管队员立即上前阻止,在及时赶到的镇城管队员、派出所民警的执法下,查扣了这辆渣土车。截至目前,唐镇区域乱倒渣土的现象已被基本遏制。
为了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活动带来的作风新气象,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唐镇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与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相结合,与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相结合,2014年将对全镇二到三年内不实施动拆迁、机制比较健全的27个生产队设立18个“村宅服务点”;调整原有6个综管站队伍管理机制,实行“一口式”大联勤大联动管理体制,明确居、村行政或联村区域为综合管理联勤责任区,实行联巡联查联处,为幸福唐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